日前,國家能源局發布《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未來十年,抽水蓄能行業將迎來高速發展。面對這一行業變局,抽水蓄能的投資方、設備制造企業、設計單位將如何應對?又有哪些規劃?
南歐江流域梯級水電項目,是中國電建在海外以全流域整體規劃和BOT投資開發的水電項目,也是中國電建在海外推進“全產業鏈一體化戰略”的首個投資項目。南歐江發源于中國云南江城與老撾豐沙里接壤地區,縱貫南北達475公里,是湄公河左岸在老撾北部的最大支流,是老撾極力推動建設的能源基地之一。項目全流域總裝機容量達127.2萬千瓦,已發電機組累計發電量超過75億千瓦時,隨著南歐江七級電站機組全部發電,整個南歐江項目建設將圓滿收官。
近日,三峽水庫175米蓄水工作正式啟動,待蓄水量68億立方米,這是三峽工程自2020年11月1日完成整體竣工驗收,轉入正常運行期后的首次蓄水,可為今冬明春長江流域的航運、供水、生態、發電等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受上游及區間來水增加影響,三峽水庫來水快速上漲,9月6日14時入庫流量漲至54000立方米每秒,根據《全國主要江河洪水編號規定》,達到洪水編號標準,“長江2021年第1號洪水”在長江上游形成。
牽頭開發建設的金沙江中游水電基地成云南“西電東送”第二大基地、建設了西南地區單機容量最大的風電機組、開展金沙江中游干熱河谷區域陸生生態保護……入滇18年來,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簡稱“華電云南公司”)深耕彩云之南,致力打造綠色高質量發展“樣板”。
為推進抽水蓄能快速發展,適應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和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發展需要,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指出,當前我國正處于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發展,對調節電源的需求更加迫切,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對抽水蓄能發展提出更高要求。
三峽工程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綜合效益最廣泛的水利樞紐工程,它的混凝土澆筑量達2794萬立方米,相當于把直徑1米的混凝土實心管道繞地球赤道一圈。本期節目的信物就是三峽大壩的混凝土芯樣,整個三峽大壩就是用這樣的混凝土一點點澆筑起來的。
近期,受強降雨影響,長江上游岷江、沱江、嘉陵江及三峽區間來水增加。9月6日14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達到54000立方米每秒,達到洪水編號標準,迎來長江2021年第1號洪水。
以水風光為代表的零碳能源特別是風光等新能源,雖然具有清潔零碳等諸多優勢,但也存在間歇性、波動性等短板。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大背景下,不穩定的新能源成為主力電源,調峰就成為世界性難題。甚至有電力專家認為,一旦風光等間歇性電源成為主力,如果沒有很好的調峰手段,電網可能存在重大風險。
“中國要實現‘雙碳’目標,需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9月6日至8日,聚焦“碳中和愿景下能源轉型與創新”的2021全球綠色發展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周孝信在論壇上提出“兩個構建”。
從三峽集團獲悉,近日,在確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三峽電站積極發揮能源保供作用,34臺機組全開并網運行,總出力達2250萬千瓦,實現了2021年首次滿負荷運行,全力支持迎峰度夏。
2021年8月25日至30日,國家能源集團湖北鄂坪水電站水庫流域遭遇兩輪強度大、時間長、范圍廣的強降雨,過程雨量達195.80毫米。26-30日,電站持續開展泄洪。長時間、高強度泄洪導致溢洪道泄槽段末端至挑流鼻坎段形成較大沖坑、溢洪道右岸山體局部垮塌。
據三峽集團所屬長江電力消息,8月31日10時,三峽集團長江干流三峽、葛洲壩、溪洛渡、向家壩、烏東德、白鶴灘梯級6座電站已投產98臺機組全部并網發電,高峰總出力達5720萬千瓦,日均電量超13億千瓦時,刷新梯級電站總出力紀錄。
記者從三峽集團獲悉,8月30日0時22分,在確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三峽電站積極發揮能源保供作用,34臺機組全開并網運行,總出力達2250萬千瓦,實現了2021年首次滿負荷運行,全力支持迎峰度夏。
做為全球最大的水電站,三峽電站對保障國民用電意義重大。現在三峽電站34臺機組全開,今年首次滿發運行,日均發電可達5.4億千瓦時(1千瓦時就是1度電)。據報道,8月30日0時22分,在確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三峽電站34臺機組全開并網運行,總出力達2250萬千瓦,實現2021年首次滿負荷運行。
中國水利水電站新聞,水電,水電站,水力發電,水電工程,在建水電站,水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