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于近日聯合印發了《并網調度協議示范文本》(以下簡稱《并網協議》)、《新能源場站并網調度協議示范文本》(以下簡稱《新能源并網協議》)、《電化學儲能電站并網調度協議示范文本(試行)》(以下簡稱《儲能并網協議》)、《購售電合同示范文本》(以下簡稱《購售電合同》)。
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決策部署,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深入推進能源領域“放管服”改革,著力培育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國家能源局制定了《能源領域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意見》,現印發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世界第二大水電站,開始工作了!6月28日,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正式投產發電。白鶴灘水電站位于云南和四川交界的金沙江干流上,是當今世界在建的規模最大、難度最高的水電工程。它的最大壩高289米,排名世界第三;總裝機容量達1600萬千瓦,僅次于三峽水電站。
記者從南方電網公司了解到,截至2021年年底,昆柳龍直流工程累計輸送清潔水電超277億千瓦時,相當于輸送1/4個三峽電站年發電量,相當于減少燃煤消耗8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100萬噸。
“當年我們是貧油國。新中國成立之初,搞石油大會戰,對當時我們國家在層層封鎖下實現自力更生、搞工業化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咱們石油戰線居功至偉、功不可沒!”2021年10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勝利油田時強調:“石油能源建設對我們國家意義重大,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要發展實體經濟,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
不論是從葛洲壩到白鶴灘,還是從秦山核電站到華龍一號,它們的背后都是幾代中國青年篳路藍縷、接續奮斗的勝利果實,也是中國制造從無到有、由苦及甜的真實寫照。這一張張亮眼的成績單表明,中國正走在世界能源革命的最前列。
2021年12月28日21時16分,黃河上游裝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國家“西電東送”重要組成部分——拉西瓦水電站4號機組順利通過72小時試運行,正式投產發電。至此,拉西瓦水電站420萬千瓦全容量投產。國家電投集團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黃河公司)實現水電裝機新突破,裝機容量達1154.24萬千瓦,總裝機容量達到2689.82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規模繼續領跑全國。
1月5日,科研和醫療信息分析公司愛思唯爾發布《凈零之路:全球清潔能源研究現狀》報告。報告顯示,清潔能源領域相關研究成為全球科研熱點,中國清潔能源領域相關發文量及近五年獲取授權專利數量均居全球領先地位。
經不懈努力,截止12月底,41項省級領導包聯重大項目全面完成年度建設任務。引黃濟寧、黃河上游大型儲能工廠等11個項目前期工作正加快推進,引大濟湟西干渠、蓄集峽水利樞紐工程打響收尾攻堅戰,高景太陽能單晶硅建成投產,西互一級擴能改造一期建成通車。
中國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領域取得顯著成就,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進程中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
歲末將至,回首這一年,神州大地上,高大的拱壩橫跨在金沙江兩岸,電氣化鐵路在雪域高原上延伸;抬頭望月,運載火箭完成了第400次發射,中國人在火星上首次留下印跡;低頭看海,1500米超深水大氣田日產天然氣1000萬立方米……
記者從國家電網獲悉,河北豐寧抽水蓄能電站30日正式投產發電,這是當前世界規模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創造四項世界第一:裝機容量世界第一,儲能能力世界第一,地下廠房規模世界第一,地下洞室群規模世界第一。豐寧電站總裝機規模360萬千瓦,年設計發電量66.12億千瓦時,年抽水電量87.16億千瓦時,將服務于北京冬奧會的綠電供應。
12月17日,國家能源局發布1-11月份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截至11月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約23.2億千瓦,同比增長9.0%。其中,風電裝機容量約3.0億千瓦,同比增長29%;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2.9億千瓦,同比增長24.1%。
入選的2021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分別是:異源四倍體野生稻快速馴化獲突破;“祖沖之號”“九章二號”量子計算原型機研制成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著陸火星;“拉索”發現迄今最高能量光子;神舟兩次成功發射,中國人長期駐守太空;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投產發電;“十四五”開局之年,科技體制改革舉措密集出臺;首次實現淀粉全人工合成;凱勒幾何兩大核心猜想被證明;我國首個抗新冠病毒特效藥獲批上市。
中國水利水電站新聞,水電,水電站,水力發電,水電工程,在建水電站,水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