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小说图片,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A片公司,刺激AV黄色网址,又刺激又黄色网站

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部分品牌漲價 買車要趁早嗎?

2019-04-07 13:19  來源:中國之聲  瀏覽:  

最新消息顯示,在新政策出臺之后,有一些新能源汽車品牌已經開始調整價格。有媒體調查發現,長安新能源旗下的兩款車型分別出現了5000元和1萬元的價格上漲。比亞迪的一些新能源車型,最近也漲價近1萬元。
 
財政部等四部委最近印發通知,對今年及過渡期間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方法做出了明確規定。
 
純電動乘用車的續航里程補貼門檻從2018年的150公里提升到250公里,這意味著續航里程在250公里以下的純電動乘用車補貼將被取消。而續航里程250公里到400公里的純電動乘用車,補貼下降幅度最高達到2.7萬元,補貼退坡60%。續航里程大于等于400公里的純電動乘用車,補貼退坡50%。
 
通知規定,今年的3月26日到6月25日是過渡期,過渡期后,地方將不再對新能源汽車給予購置補貼。    最新消息顯示,在新政策出臺之后,有一些新能源汽車品牌已經開始調整價格。有媒體調查發現,長安新能源旗下的兩款車型分別出現了5000元和1萬元的價格上漲。比亞迪的一些新能源車型,最近也漲價近1萬元。
 
價格的變動讓不少消費者選擇趕緊交款提車。與此同時,也有一些消費者顯得比較淡定。
 
漲價預期是不少人決定盡快買車的直接原因。在汽車銷售人員看來,新能源汽車的價格上浮是大概率事件。北京亞市新能源推廣應用中心銷售經理劉海龍說:
 
現在隨著補貼的下降、續航里程的增加,最早大家預想的幾萬塊錢的車會越來越少。現在的續航里程普遍都是400公里或者400公里以上的,沒有低于300公里的。隨著大家對新能源汽車信心的增加,價格更高一些的新能源汽車大家也是可以接受的!    不過,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對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隨著規模效應逐步體現,主流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價格不會出現太大變化,小品牌則可能漲價。
 
主流企業或者說產品做得比較好、規模比較大的企業漲價的可能性會小一些,反而規模做得比較小的非主流的車企有可能會上調價格。總體來說應該會保持價格的基本穩定。
 
那么,消費者趕在過渡期結束之前盡快出手,是不是最好的選擇呢?羅磊建議,消費者應該按照自己的實際需求來安排購車,不要跟風。
 
漲價也好,落價也好,幅度都是有限的。主流的新能源車價格大概在10萬元左右,即便往上調價也是幾千塊錢的幅度,對總體的支出影響應該不是很大,所以消費者在買車的時候應該理性去選購,不要因為他說漲價了就跟風趕緊去買。即使“風”來了,價格也未必會漲,買車一定要根據需求去做決策。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相關推薦
動力電池與底盤高度集成是大勢所趨?

動力電池與底盤高度集成是大勢所趨?

在不久前落下帷幕的第十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寧德時代中國區乘用車解決方案部總裁項延火透露,該公司將于2025年前后正式推出高度集成化的CTC(Cellto Chassis)電池技術。
兩會能源最強音 | 劉漢元:加快碳中和進程

兩會能源最強音 | 劉漢元:加快碳中和進程

劉漢元代表談到,當前,光伏發電已在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成為最經濟的發電方式,具備了大規模應用、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條件,成為了全球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第一主角。
兩會熱點 | 換電聲聲不絕、氫能熱度不減,新能源汽車產業痛點仍待解決

兩會熱點 | 換電聲聲不絕、氫能熱度不減,新能源汽車產業痛點仍待解決

自去年9月開始,我國提出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時間表,到目前,全國20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已經提出2021年將研究、制定碳達峰方案,各企業也應聲而動。而聚焦汽車產業層面,新能源汽車、氫能、新能源消納、充換電基礎設施等成為近年來的發展重心。
特斯拉一家獨大的美國市場銷售額在大幅下滑!

特斯拉一家獨大的美國市場銷售額在大幅下滑!

相比中國市場近幾年各大廠商新品頻出、百花齊放的局面,美國市場似乎一直是特斯拉一家獨大,2020年銷量占據了美國電動車市場的八成份額。不過,隨著其他廠商的奮起追趕,這一情況正在悄然發生改變。日前,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的一份研報中透露,特斯拉的銷量份額已經從去年的81%下滑至69%。
江淮汽車與蔚來成立新合資公司:暫定命名“江來”

江淮汽車與蔚來成立新合資公司:暫定命名“江來”

今日,江淮汽車發布公告稱,已與蔚來控股有限公司在今日簽署合資意向書。意向書中寫道:鑒于雙方希望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進一步深化先進制造與服務管理、供應鏈等方面的合作,本著平等互利的原則,經友好協商,雙方擬在中國合肥市合資設立“江來先進制造技術(安徽)有限公司。”

推薦閱讀

熱點文章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