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2017年全球能源投資連續第三年下降。去年,核電投資下降近45%,達到170億美元。雖然新反應堆的支出達到了五年來的最低水平,但現有單位升級的投資增加了。
國際能源署在其最新發布的報告“ 2018年世界能源投資”中稱,去年全球能源投資總額為1.8萬億美元,與2016年相比實際下降2%。國際能源機構表示,由于增加的煤炭,水電和核電容量增加,發電行業占這一下降的大部分,這足以抵消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增加投資。去年,電力部門花費了超過7,500億美元,而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則花費了7,150億美元。經過幾年的增長,2017年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的投資下降了3%。
在去年委托的四座新反應堆中,有三座位于中國。超過5 GWe的核發電能力退役,導致全球核電容量凈減少約2 GWe。容量仍然比2007年高出約10吉瓦。雖然全球約60 GWe的核電仍在建設中,但新建工程的開工總量僅超過3 GWe。
去年,現有反應堆的現代化和升級占核投資總額的一半左右。“最近在經合組織國家進行了大量投資,以延長現有核電機組的壽命和提高電力,”IEA表示。“總的來說,現有工廠的支出會使每投資一美元產出更多。”
報告指出,在過去五年中,總容量超過40 GWe的核電廠已獲準將其運行壽命延長至40年以上。這一時期的投資平均約為70億美元 - 是過去五年的三倍。
“假設這些工廠再運行十年,過去五年的壽命延長相當于同期太陽能光伏和風能投資的預期壽命產量的15%,僅為成本的3%,”IEA說過。“經過20年的長期運營,這些升級的產量將相當于太陽能光伏和風能投資的預期壽命產量的三分之一。”
國際能源機構認為,終身擴展可能是“面對新核電廠開發或其他低碳能源不確定性時維持低碳發電的具有成本效益的過渡措施”。但是,它指出這種擴展需要“支持性的監管和技術因素”。
報告稱,獲得直接和間接政府資金對于核電投資仍然至關重要。“大多數新核電容的投資都發生在政府保留大部分公用事業的全部所有權或多數股權的市場。” 核電投資也高度依賴政府參與各個領域,包括市場結構,價格監管和融資。
世界核協會總干事阿格內塔·瑞星在5月份在索契舉行的Atomexpo 2018年會議上對與會代表說:“在2015年至2019年的五年間,我們應該看到55個新反應堆在12個國家開始,其中兩個國家擁有第一座核電站。與煤炭相比,這個新一代核電發電機組的總容量為55 GWe,每年可以避免排放超過4億噸的二氧化碳。這相當于增加了近15%的全球核電容量,“她說。
世界核協會代表核工業提出的和諧目標是未來能源系統的愿景,到2050年核能供應全球25%的電力需求,作為低碳發電組合的一部分,這將需要1000 GW的新核建筑。這將需要能源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優化現有的所有現有低碳能源資源,推動對未來清潔能源的投資,以及關注真正公共福祉的有效安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