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國能(福州)熱電有限公司順利通過福建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的2021年度重點企業碳排放第三方核查工作,為企業持續做好碳排放工作提供了遵循。
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本市壓茬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21年,北京市空氣質量首次全面達標,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88天,優良天數比率提高到78.9%,“北京藍”成為常態,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評價為“北京奇跡”。
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正面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及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雙重挑戰。
為推進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加快建造方式轉變,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擬定于2022年8月26-28日在青島世界博覽城舉辦“2022第四屆青島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展覽會”
6月12日,記者從鄭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生態環境部土壤與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管技術中心牽頭編制的《鄭州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由鄭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印發,鄭州市獲批國家“十四五”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資格。
6月10日,華為數字能源旗艦峰會暨廣西綠色能源峰會在桂林召開。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大數據發展局局長楊綠峰,桂林市市委書記周家斌,桂林市副市長、市政府秘書長蔣春華,桂林市副市長王昕,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周建軍,華為廣西總經理劉濤等領導參加會議。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大數據發展局局長楊綠峰,桂林市副市長、市政府秘書長蔣春華,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周建軍分別致辭。
云南省政府日前印發《云南省“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部署了包括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提升工程、園區綠色低碳循環化改造工程、城鎮綠色節能改造工程等在內的節能減排十大重點工程。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并不僅僅是國家戰略,也是社會各界的責任,各方都應當合力,推動“減碳生態”的構建與形成。那么,應該如何形成這種合力?在6月15日“全國低碳日”來臨之際,南方+記者采訪多位學界和產業界人士,就碳中和在產業層面的落地進程和路徑,展開頭腦風暴。
記者近日從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獲悉,今年以來,一批重大生態環境領域項目先后落地寧夏,為寧夏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增添了新動力。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交通運輸廳消息,到2025年,內蒙古將基本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的柴油汽車,全區新能源及清潔能源公交車比例達到80%。
近日,由亞洲清潔空氣中心主辦的為期3天的亞洲清潔空氣政策研討與技術交流會于近期圓滿落幕。本次交流會以“傳遞中國經驗與技術,支持亞洲國家改善空氣質量”為主題,希望將中國在一些關鍵領域的節能減排的經驗與技術傳遞輸出給其他亞洲的發展中國家,幫助其提升大氣污染防治的水平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本次會議采取線上會議的形式,包括專家學者、城市代表、企業代表、媒體伙伴在內的840余位參會者參加了此次會議。
為助力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企業新發展,今年11月,2022年第24屆高交會「環保與能源展」將緊扣能源與綠色轉型的發展潮流,聯合行業組織、媒體、知名企業、專家學者等,舉辦一系列富有行業影響力的高端會議論壇等活動,為行業創新理念提供充分交流和商業轉化的平臺。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從“雙碳”目標作為我國的重大戰略決策被提出到現在已一年多,這期間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在建立、完善碳監測體系和支撐碳管理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做了大量工作。
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關于做好重大投資項目環評工作的通知,環環評〔2022〕39號,環環評〔2022〕39號,對公路、鐵路、水利水電、光伏發電、陸上風力發電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保供煤礦項目,在嚴格落實各項污染防治措施基礎上,環評審批可不與污染物總量指標掛鉤。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六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到2025年,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明顯提升,有條件的村莊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源頭減量。
中國環保新聞,環保,環保新聞,環境保護,煙氣環保處理,廢水環保處理,環保設備,環保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