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一位來自環保戰線的黨代表特意委托我向大會的記者報告一個喜訊!”10月18日,二十大新聞中心舉辦第一場集體采訪。北京市委常委、秘書長趙磊代表首先帶來了“美麗北京”的好消息:今年北京PM2.5平均濃度已經降到了29微克/立方米,黨的二十大開幕當天,北京的PM2.5低至平均濃度1微克/立方米,創造了歷史同期監測到的最好水平!
10月12日,據媒體消息,《北京市碳達峰實施方案》近期正式印發,安排了7個方面28項任務措施。預計到2025年,北京市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將達14.4%以上,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目標。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下一步要怎么做?記者了解到,未來我國將用更高的標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統籌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同時堅持PM2.5與臭氧協同治理。
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日前印發的《創建粵港澳大灣區碳足跡標識認證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工作方案(2023-2025)》指出,2023年,初步構建起大灣區碳足跡標識認證體系,完成100個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應用示范。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為深入學習和貫徹黨中央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決策部署,搶抓新發展機遇,加快推動我國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雙招雙引”工作全面實施,計劃于2022年12月14日至16日在合肥舉辦“2022中國新能源展覽會”。(簡稱“新能源展”)。
裝配式建筑通過集約和節能,可降低單位碳排放量20%—40%。
為有序做好碳達峰、碳中和有關工作,近日,《北京市碳達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正式印發。《實施方案》主要內容由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任務措施三部分組成。
MAN Energy Solutions于日前發布了最新《年度企業責任報告》(報告),規劃了MAN Energy Solutions的脫碳目標和行動路線,并公布企業的去碳化承諾,到2030年將自身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50%,并持續投入研發可持續解決方案。
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戴兵12日在安理會“非洲氣候與安全”公開辯論會上發言,敦促發達國家盡快落實對非氣候融資承諾。
10月13日6時5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5米S-SAR01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這顆衛星主要為應急管理、生態環境主體業務提供國產化數據保障,同時,服務于自然資源、水利、農業農村、林業草原、地震等行業。
一池“富營養化”生活污水,經過污水消納處理,化為一池“活水”,汩汩流入農田澆灌農作物,這是浙江省永康市舟山鎮一處污水處理的場景。在“實驗田”一旁的監控室內,大屏幕上每天實時記錄著田間的耗水量、滲漏量、蒸發量等數據。
近日,北京市水務局組織起草了《北京市關于強化河湖長制的實施意見》,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全市劣Ⅴ類水體全面消除,正常年景境內五大水系干流實現“流動的河”,市民親水需求得到有效滿足。
近日,由中煤地質總局江蘇局承建的連云港新浦磷礦采空區治理工程項目通過竣工驗收,標志著全國首例大空洞飽水磷礦采空塌陷區綜合治理與利用項目順利完成,不但成功消除了塌陷地質災害隱患,還將地質災害轉化為生態紅利,盤活周邊土地3000畝。
中國環保新聞,環保,環保新聞,環境保護,煙氣環保處理,廢水環保處理,環保設備,環保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