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哈爾濱工業大學所發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熱能工程領域的先行者與奠基人、全國師德標兵,哈爾濱工業大學原副校長、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秦裕琨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11月13日7時35分在哈爾濱逝世,享年90歲。

校方介紹,秦裕琨1933年5月出生于上海,1953年畢業于交通大學,同年作為師資研究生進入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班邊學習邊執教,1954年牽頭創建了新中國第一個鍋爐制造專業。1981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秦裕琨長期致力于煤炭高效清潔利用方面的技術和工程研究,設計制造了我國第一臺自然循環熱水鍋爐,發明了劣質煤流化床鍋爐燃燒技術、大型燃煤電站系列“風包粉”濃淡煤粉燃燒技術及裝備、安全低污染煤粉燃燒技術及裝備等,技術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國家煤炭安全、高效、清潔利用作出突出貢獻。曾獲得國家科技獎勵3項,省部級一等獎6項,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2021年被授予黑龍江省最高科學技術獎。擔任分管教學副校長期間高質量推進學校人才培養和教學改革工作。
秦裕琨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八百壯士”的代表。
新中國成立之初,來自祖國各地的800多位年輕教師齊聚哈工大,承擔起了主要教學、科研任務,他們當時平均年齡只有27.5歲。這批年輕人,銘記國家重托,肩負艱巨使命,扎根東北,艱苦創業,拼搏奉獻,把畢生都獻給了共和國的工業化事業。
據《黑龍江日報》報道,1954年秋,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哈工大一群平均年齡只有20多歲的青年學者在我國率先創建了鍋爐、熱力渦輪機、水力機械3個專業,21歲的秦裕琨也參與其中。機械制造系出身的秦裕琨,當時甚至不知道鍋爐專業是干什么的。秦裕琨回憶著當年的場景說:“但是既然學校設置了這么一個專業,那就說明這是國家需要的,那我就應該去學。盡管對鍋爐專業一無所知,但這并不妨礙我高高興興地改了行。”
隨著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哈工大急需壯大教師隊伍。1955年春季學期,研究生在讀的秦裕琨正式成為“小教師”,開始了教書生涯。“那個時候自己還在學習過程中,卻要給別人講課,總擔心學不好,講不明白。壓力很大但干勁十足。為豐富教學內容,我熬夜看俄文原版教材、整理專家筆記、準備中俄兩份講義——講義先用俄文寫,蘇聯專家簽字批準以后我再翻譯成中文去講課。”秦裕琨說。
1963年中國工業出版社出版了中國鍋爐專業課程的第一本國家統編教材——由秦裕琨編寫的《蒸汽鍋爐的燃料、燃燒理論及設備》。
1966年,秦裕琨在國內首次提出熱水鍋爐可采用自然循環方式的學術思想,并據此設計制造了我國第一臺自然循環熱水鍋爐,掀開了我國工業鍋爐制造史上新的一頁。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動力領域發展迅猛,如何在鍋爐專業新方向創造更大的效益成了學科難題,秦裕琨又在這一行業播下了一粒全新的種子——“水平濃淡煤粉燃燒技術”。
報道稱,時代沒有辜負執著追求的人,秦裕琨帶領著哈工大燃燒工程課題組不斷突破,在潔凈煤燃燒技術、燃燒過程診斷及控制技術、大氣污染物控制及凈化技術、能源與化工原料聯產的煤炭綜合利用技術等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已建立起以水平濃淡煤粉燃燒技術為核心的新技術群,成為國內外能源企業和研究機構關注的焦點。
另據校方介紹,秦裕琨89歲仍然堅持在教學一線,在為新生作報告時說:“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我有幸趕上了,我還要再奮斗十幾年,希望還能與你們一起看到、親身感受到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秦裕琨還在2023年開學典禮上寄語新生:努力成長為為國家作貢獻的杰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