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我國明確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實現碳中和目標,對能源系統是一個巨大的改變,甚至是一次徹底的革命。北方采暖在嘗試“以氣代煤”“以電代煤”,交通領域在探索“以電代油”“以氫代油”……一種能源被替代,可能不是資源的枯竭,而是新技術帶來的顛覆或替代。
2020年11月15日,由國際能源網全媒體平臺舉辦的“第五屆中國光伏產業論壇暨2020年中國好光伏品牌盛典”在北京隆重舉行。會上,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產品管理經理張海濤做了題為《光儲融合助力光伏平價上網》的演講。他提到,從2008年開始,光伏系統成本逐年下降,預計未來“光伏平價”將會向“光儲平價”過渡。
青海省能源局23日下午對外公布,青海海南州、海西州兩個可再生能源基地目前全部躍上千萬千瓦級臺階,標志著中國清潔能源示范省青海兩個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建成。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水電資源豐富,太陽能資源得天獨厚,風資源居全國前列,可用于光伏、風電建設的荒漠化土地資源豐富,是中國重要的能源接續基地。2018年,中國官方批復青海創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目前,青海省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發電量占比、消納占比居中國前列,能源發展成果豐碩。
全球能源結構轉型進程不斷加速。隨著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努力及能源低碳化越發成為共識,越來越多國家積極出臺政策措施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綠色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可期。
根據《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建〔2020〕5號,現撥付2021年度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資金支付方式按照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有關規定執行,具體金額及支付方式見附件2。項目代碼和名稱為“Z175060070001 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支出列2021年政府收支分類科目:“2116001 風力發電補助”、“2116002 太陽能發電補助”、“2116003 生物質能發電補助”。
?11月19日報道,根據經濟、能源和營商環境部網站發布的一份文件草案,羅政府希望以緊急法令形式批準《羅馬尼亞能源戰略》,以防止歐盟委員會啟動違規程序及從2021年1月起凍結相關歐盟資金。該戰略確定了2030年前的減排目標: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相關行業排放較2005年減少43.9%,其他行業排放減少2%,可再生能源占最終能源消費比例提高至30.7%,最終能耗比2007年下降40.4%。
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關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通知》(發改能源〔2019〕807號)、《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 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印發省級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實施方案編制大綱的通知》(發改辦能源〔2020〕181號)、《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各省級行政區域202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的通知》(發改能源〔2020〕767號)等要求,為做好我省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分解落實工作,我局組織廣東電網公司、廣東電力交易中心研究編制了《廣東省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實
國際能源署(IEA)在其《2020年可再生能源》報告中表示,盡管全球能源需求預計將下降5%,但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仍將增長7%該機構還表示,今年工業活動和交通運輸中生物燃料的使用將會減少,但可再生能源使用的增長將足以抵消這一影響,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凈增長預計為1%。
11月19日,國家電投旗下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簡稱“中電國際”)順利完成對墨西哥大型清潔能源平臺公司Zuma Energía(簡稱“Zuma能源”)并購項目的交割。這是中國電力企業在墨西哥電力市場的首次重大直接投資,也是拉美地區今年以來交割規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并購項目。
日前,韓國SK集團宣布旗下8家企業將在2050年前完成轉型,屆時將100%使用新再生能源。由此SK正式加入RE100環境運動倡議。這一運動由設在英國倫敦的非盈利機構“氣候組織”于2014年發起,全球263家企業已經宣布加入。
說到太陽能,通常一開始并不會想到北歐,畢竟北歐緯度高天氣冷,有些地方又有永晝與永夜的自然景觀,依靠日照來發電的太陽能自然不會是首選,而確實,北歐的水力發電、風力發電與地熱為主要的新能源發電來源。
根據長期能源服務協議,新南威爾士州政府將為根據政府基礎設施計劃開發的項目提供最低電價,確保向能源市場發出正確的投資信號,以便在適當的地方建設合適的項目,同時也致力于降低項目融資的風險和成本。考慮到新南威爾士州擁有澳大利亞最大的電網,而且迄今為止還沒有進行其他州常見的反向拍賣和招標,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新南威爾士州計劃在未來十年或二十年內關閉其大部分燃煤發電設施。Kean在一份聲明中說:“新南威爾士州是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可再生能資源的地區,該路線圖旨在立即采取行動,以利用我們的資源優勢。”
根據《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財建〔2020〕4號)、《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建〔2020〕5號)和《財政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審核有關工作的通知》(財辦建〔2020〕6號)規定,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積極配合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和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為符合中央財政補助條件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提供補貼清單申報服務。
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成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乃至決定性力量。
國際能源署(IEA)在其《2020年可再生能源》報告中表示,盡管全球能源需求預計將下降5%,但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仍將增長7%。該機構還表示,今年工業活動和交通運輸中生物燃料的使用將會減少,但可再生能源使用的增長將足以抵消這一影響,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凈增長預計為1%。
近年來世界上有些國家也意識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根據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工作小組,可再生能源是指“從持續不斷地補充的自然過程中得到的能量來源”。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種取之不竭的能源,嚴謹來說,是人類有生之年都不會耗盡的能源。研究認為,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可以滿足全世界能源需求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