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由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和媒體人士共同評選出的2020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揭曉。入選的2020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分別是: 抗擊新冠彰顯中國科技力量;中國史前人群遷徙與族源之謎揭開;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探測之旅;北斗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五中全會《建議》專章部署科技創新;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20多年后終獲證;嫦娥五號月球挖土1731克;華龍一號并網發電成功; “奮斗者”號載人深潛10909米;“九章”量子計算機問世引發世界關注。
2020央企十大國之重器:天問一號逐夢而行、嫦娥五號奔月取壤、奮斗者號萬米探海、北斗系統建成開通、疫苗研發為人民織牢保護網……2020年,眾多“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被攻克,一項又一項科技創新成果相繼問世。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央企國之重器捷報頻傳。
12月25日5時38分,“華龍一號”示范工程福清核電6號機組完成二回路打壓試驗。二回路打壓試驗目的是在系統管道安裝完成后,驗證系統達到規定的強度和密封性要求,為后續機組冷態性能試驗的順利推進創造條件。試驗范圍主要包括三臺蒸汽發生器二次側及與之相連的主蒸汽、主給水、蒸發器排污等系統管道以及常規島啟動給水系統、電動給水泵系統、高加系統等部分管道。
為全面反映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推進能源革命的重大舉措和成就,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了《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國家能源局法制和體制改革司負責人就能源白皮書的重點內容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蒼南縣委副書記、縣長張本鋒透露,蒼南連續4年舉辦重大項目集中開竣工活動,累計開工項目127個、竣工97個,總投資達1041億元。其中,溫州歷史上單體投資最大的產業項目——浙江三澳核電項目將在今年年內正式動工。
12月18日5時38分,中核二四歷時55小時30分,順利完成華龍一號漳州核電2號機組常規島主廠房FCD,澆筑方量約4800方,標志著2號機組常規島主廠房主體結構正式進入全面施工階段。
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京舉行。秦山核電被授予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稱號,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黃潛參加表彰大會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并作為全國文明單位代表在大會上發言。該消息在秦山核電微信公眾號的閱讀和轉發數超過2.2萬次。
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建立多元供應體系。堅持綠色發展導向,大力推進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加快提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供應中的比重。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推動油氣增儲上產。推進煤電油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完善能源輸送網絡和儲存設施,健全能源儲運和調峰應急體系,不斷提升能源供應的質量和安全保障能力。
2020年12月14日晚上19:20,經過兩個小時的平穩運行,“華龍一號”示范工程福清核電6號機組最后一臺主泵電機順利停機,各項運行參數均符合設計要求,標志著“華龍一號”示范工程福清核電6號機組三臺主泵電機空載試車全部圓滿成功,為6號機組冷試奠定了堅實基礎。
采用全球最高安全標準的核電站,里頭是什么樣?擔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調試組主管工程師的宋雨蒙,對此再清楚不過了。
12月11日13時09分,“華龍一號”示范工程福清核電6號機組一環主泵電機空載試車順利完成,為后續“冷試”節點順利實現奠定了堅實基礎。
12月8日9時58分,華龍一號漳州核電2號機組歷時3個小時完成鋼襯里模塊一吊裝,為2號機組反應堆廠房安全殼主體工程及主關鍵路徑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12月7日23時28分,華龍一號示范工程福清核電6號機組500kV倒送電工作順利完成,為即將開始的冷試、熱試等重要工作提供了可靠而穩定的電源保證,更為機組后期運行、廠內各系統用電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12月7日,“華龍一號”示范工程福清核電6號機組最后一臺乏燃料貯存格架抽插力試驗合格,至此,6號機組乏燃料格架安裝工作順利結束,為燃料進場里程碑如期實現提供了堅實保障。
反應堆堆芯在密閉的壓力容器里靜悄悄運行,看不見、摸不著,怎樣才能知道堆芯是否運行正常?“時刻監視堆芯運行情況是確保‘華龍一號’安全、經濟運行的前提。”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核動力設計研究所副所長李慶說。
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是中廣核和中核在前期兩集團分別研發的ACPR1000+和ACP1000的基礎上,聯合開發的。目前,中國已同意依托中廣核防城港核電站3、4號機組和中核福清5、6號機組建設“華龍一號”國內示范項目。這標志著中國核電建設邁進新的時代,必將增強國際市場的信心,有力推進中國核電“走出去”戰略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