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韓聯社1月25日報道,據韓國電力信息系統統計,隨著氫能源經濟的擴散,去年韓國燃料電池的設備容量(所有發電設備所能生產的電力總規模)為605MW,比前年的464MW增加了30.4%。燃料電池是通過氫和氧的化學反應來發電的設備,不僅有害物質排放極少,而且與太陽能、風能等其他新再生能源相比,產電更加穩定,每平方米發電量也更多。
1月22日,海油發展清潔能源公司在津揭牌成立,中國海油致力“碳達峰、碳中和”的專業公司落地成型。該公司由原海油發展管道公司、新能源技術項目組整合而成。原海油發展管道公司是中國海油唯一從事海底管道加工制造及技術服務、唯一從事港口與航道碼頭建設及運營服務的專業工程服務公司,具有豐富的海洋工程經驗,近年來在海上風電運維、工程建設數字化等方面進行了有效探索。原新能源技術項目組瞄準未來能源發展趨勢,研發領域涉及油氣開采、鋰電材料、氫燃料電池等。
多地迎來雨雪降溫天氣之時,一則“MH170金屬板電堆在無輔助熱源條件下零下39℃成功啟動”的消息受到關注。有評論說這為燃料電池行業發展注入“強心劑”。近日,記者對電堆研發團隊進行了專訪。
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在24日出版的《2021年國內出口的主要焦點》報告書中表示,今年美國新政府上臺后,美國主導的多邊貿易協定的崛起等通商環境可能發生變化,韓國需要積極應對。
據韓國電力信息系統統計,隨著氫能源經濟的擴散,去年韓國燃料電池的設備容量(所有發電設備所能生產的電力總規模)為605MW,比前年的464MW增加了30.4%。燃料電池是通過氫和氧的化學反應來發電的設備,不僅有害物質排放極少,而且與太陽能、風能等其他新再生能源相比,產電更加穩定,每平方米發電量也更多。
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常福近日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的氫燃料電池處在技術研發和產品迭代的高速發展階段,并不斷進行商業化導入。‘以獎代補’政策對氫燃料電池發展有激勵作用。”
近日,茂名高新區與遼寧石油化工大學舉行產學研合作項目簽約儀式,并為遼寧石油化工大學-茂名國家高新區石化產業技術研究院揭牌。遼寧石油化工大學校長錢建華,茂名市副市長、茂名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李多民,茂名市政協副主席、科技局局長崔錫明出席簽約儀式。
電動化趨勢下鋰電技術路線率先突圍,尤其帶動了乘用車的電動化浪潮。相較之下,重載運輸領域的電動化進程卻略顯緩慢。從市場規模看,2019 年國內重卡銷量 117 萬輛,遠不及乘用市場龐大,但其能源消耗大,污染 嚴重,電動化意義不亞于乘用車。2019 年國內汽車銷量 2577 萬輛,其中 重卡僅 117 萬,占比不足 5%。從保有量看,截止 2020 年上半年國內汽車保有量 2.7 億輛,其中載貨汽車不足 3000 萬輛,遠不及乘用車等載客車輛。
據了解,明天氫能北方研究中心及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基地項目計劃總投資20億元,將作為安徽明天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北方總部,依托明天氫能擁有的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結合青島的城市產業基礎與應用場景,進行氫能燃料系統全產業鏈的研發生產,包括且不限于電堆、膜電極、雙極板的研發、系統集成、組裝、裝車調試、示范運營和服務。
1月16日,在中國電動車百人會論壇(2021)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表示:“如果有人告訴你,這個車能跑1000公里,幾分鐘能充滿電,還很安全,成本又很低。以目前的技術來講,他一定是騙子。”
1月15日,現代汽車集團宣布與廣州市廣州開發區政府簽訂投資協議,在廣州市廣州開發區成立現代汽車氫燃料電池系統(廣州)有限公司。
2021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正式實施,明確規定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領域車輛,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80%。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要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這意味著,在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的時代正式來臨了,國外燃油車從此告別它們的黃金時代。
1月12日下午,東方電氣國信氫能(德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據了解,東方電氣國信氫能(德陽)有限公司于去年底成功注冊,由東方鍋爐和德陽能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合資成立。
首先是“十四五”期間氫能產業發展的基本判斷與思考。關于“十四五”期間氫能產業的發展形勢主要有以下五點。氫能產業從國際上的 研究和關注已有幾十年,早在2000年左右以美國為首的一些發達國家就在進 行積極的研究和實踐,但是當時氫能產業卻沒有真正熱起來。這幾年,無論是美洲還是歐洲、亞洲、大洋洲,都積極加入到這一輪氫能熱,這些發達國家都把氫能和燃料電池作為自己國家科技創新戰略或者是主要能源戰略在進行推進,氫能產業確確實實從全球到中國國內已經開始熱起來。
能源方面,2020年德國高度重視“綠色氫能源”,將氫視為德國能源轉型成功的關鍵原材料,發布總投資90億歐元的《國家氫能戰略》,推出38項具體措施,涵蓋氫的生產制造和應用等多個方面。
燃料電池的應用領域廣泛,包括固定式發電、便攜式發電和交通運輸發電等。我國目前對燃料電池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最為關注。中國的燃料電池研究始于1958年,70年代在航天事業的推動下,中國燃料電池的研究曾呈現出第一次高潮,期間多項技術獲得突破。到90年代中期,由于國家科技部與中科院將燃料電池技術列入“九五”科技攻關計劃,推動了中國進入了燃料電池研究的第二個高潮,隨后國家相關部委密集出臺政策,將發展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技術列為重點任務,將氫燃料電池汽車列為重點支持領域,加大了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