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如今,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規模化、高質量的快速發展新階段,一些新的問題隨之產生。完善配套服務設施,讓新能源汽車更具吸引力,需要各方加強協作。當減污降碳、綠色出行成為一種新風尚,新能源汽車的優勢自不待言。近年來,從政策推動到地方實踐,從行業布局到企業研發,各方積極探索,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近日,廣東電網公司江門供電局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充電樁“共享辦”無憂便民服務,與新能源汽車銷售企業合作,將充電樁報裝服務前移,實現了客戶在購車的同時即可享受充電樁報裝服務,讓“車等電”變為“電等車”,消除客戶購車后對充電樁報裝的后顧之憂。
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近日表示,目前,歐盟國家公共充電樁安裝速度過慢,導致歐盟范圍內公共充電樁數量嚴重不足。該協會敦促歐盟成員國,盡快加大對電動汽車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力度。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相關負責人在近日召開的《北京市“十四五”時期能源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介紹,截至2021年12月底,北京市累計建成充電樁25.6萬個、加氫站10座。到2025年,北京力爭建成充電樁70萬個、加氫站74座,平原地區電動汽車公共充電設施平均服務半徑小于3公里。
3月24日,殼牌與比亞迪簽署全球戰略合作協議,擬共同提升比亞迪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用戶的充電體驗,借此推進能源轉型。雙方計劃首先在中國和歐洲范圍內開展電動汽車充電領域的合作,并適時將市場擴展至全球。
bp于3月25日宣布了一項新計劃,將在英國投資10億英鎊用于電動汽車充電,以加速在全國范圍內推出快速、便捷的充電服務。
重慶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布關于重慶市2021年度節能減排補助資金(新能源汽車推廣)績效自評情況的公示。公示中提出2021年,重慶市充換電基礎設施發展迅速,新增充電樁1.45萬個,同比增長40.96%。
新能源汽車的時代已經無可置疑的來臨,并且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價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不光影響著造車行業本身,對其上下游產業鏈、相關生態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也帶來了許多新的“賽道”機會。
賦能西南,充向全國據相關機構統計,成都市機動車保有量633萬輛,位居全國第二,近五年年均增長30余萬輛左右,在推廣新能源汽車強度上僅次于北京和上海。2022年成都市計劃推廣新能源汽車10萬輛,并實現公交車,除預留應急運力、巡游出租車全部純電動化,計劃到十四五末,推廣新能源汽車80萬輛,建成充(換)電站3000座、充電樁12萬個。振威充電設施展已累計辦展多年,先后在上海、北京、深圳巡展,累積了豐富了展會資源和和辦展經驗,通過西南新能源市場調研分...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也提到要用好政府投資資金,帶動擴大有效投資,其中就包括開工一批新型基礎設施等項目
在今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雙碳”連續第二年被寫入。報告圍繞“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總目標,明確了多項2022年的工作要求。其中的一項就是“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在與“雙碳”有關的技術中,車網互動(VehicletoGrid)技術(下文簡稱V2G技術)是非常重要的一項。
“新能源汽車實現快速發展,充電樁建設功不可沒。但目前各地居民區充電樁安裝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阻礙,嚴重影響了私人電動汽車的推廣普及。”全國人大代表、南方電網廣東湛江供電局220千伏雷州巡維中心副站長吳翔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計劃提出《關于加快推動居民區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發展的建議》。希望政府對居民區充電設施建設給予政策、規劃層面的導向支持,規劃、住建、發改、交通、供電、消防等各部門全力配合,盡快將與現行政策、標準、規定相悖的內容調整到位。
記者從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獲悉,隨著國網重慶城口供電公司廟壩供電所配套充電樁項目日前全面啟用,重慶首座光儲充用一體化模式的“零碳”供電所建成投運。
充電樁是一種為電動汽車(包含純電動汽車和可插電的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補充電能的裝置,類似燃油汽車所使用的加油站或加氣站,充電樁是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