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7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在廣州召開全省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出席并作重要講話。他指出,要科學謀劃和部署環境保護工作,走出一條有廣東特色、在全國領先的環境保護新路,全面提高廣東生態文明水平,為產業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奠定堅實基礎,加快推動全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
汪洋指出,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必須在全社會樹立環保自覺,增強環保的責任擔當。GDP增加,這樣的“加法”是發展;節能降耗,這樣的“減法”應該是更優化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講,通過犧牲環境換取的經濟繁榮是虛假的、短暫的繁榮,是假本事;只有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給老百姓留下優美的環境,才是真繁榮、真功夫。
汪洋說,環境保護是建設幸福廣東的戰略支撐,還是促進轉型升級的一個看得見、摸得著、行之有效的重要抓手。通過規劃環評,可以引導地方和企業把握發展什么、鼓勵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明確發展方向。通過環保倒逼,可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在倒逼轉型的時候,環保部門“踢上一腳”,企業可能很痛苦,但忍過了陣痛、實現了轉型,企業會獲得更強的競爭力。要通過推進污染減排,淘汰落后的生產工藝,將寶貴的環境容量留給那些資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環境效益好的項目,為經濟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大的空間。
汪洋強調,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必須大力建設民主環保、民生環保、科技環保和法治環保,實施從嚴從緊的環保政策,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建設項目堅決不批,違反環境法律法規的行為堅決查處,嚴重污染企業、整治達標無望的企業堅決關停,徹底改變環保工作被動應對的局面。
一是環保政策措施要從嚴從緊。今后在制定或修改環保政策措施時要提高標準,從嚴要求,盡可能達到最高保護水平,采用最佳保護技術。抓緊做好增加PM2.5監測指標的準備,并在珠三角率先將PM2.5納入空氣質量評價體系,逐步實行與國際接軌的空氣質量標準體系。
二是環保準入門檻要從嚴從緊。珠三角地區除已列入“十二五”規劃的項目外,原則上不再規劃建設除熱電冷聯供外的燃煤燃油機組、煉化、煉鋼煉鐵、水泥熟料等項目。東江、西江、北江、韓江等重要河流水源保護敏感區要禁止建設化學制漿、印染、鞣革、重化工、電鍍、有色、冶煉等重污染項目。
三是環境監督管理要從嚴從緊。充分調動各方力量,逐步建立和完善企業自律、部門監管、社會監督“三位一體”的污染源長效監管機制。
四是環境執法查處要從嚴從緊。各級環保部門要敢做“惡人”,切實履行好法律賦予的基本職責,加強執法監管力量、創新執法監管方式、提升執法監管效能,以環境執法造福群眾。
汪洋指出,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樹立“上要對得起祖宗,下要對得起子孫”的責任意識,落實環境保護責任制,加強環境保護能力和隊伍建設,加大環境保護的投入力度,加強環境文化建設,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環保建設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