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小说图片,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A片公司,刺激AV黄色网址,又刺激又黄色网站

返回首頁|能源行業產品大典 與我互動 在線投稿
掃描關注能源界官方微信

滾動新聞:

當前位置:首頁 > 氣候變化

浙江省開發區(工業園區)循環經濟發展潛力巨大

2011-10-19  來源:互聯網      關鍵詞: 工業園區  循環經濟  浙江省  開發區 

  開發區(工業園區)是地方產業集聚的一個特殊區域,是政府作為促進本地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在促進經濟增長、引入先進技術和管理手段、推進科技進步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它也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區域。近年來,浙江省開發區(工業園區)注重園區生態化發展和資源循環利用,園區循環經濟穩步推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開發區(工業園區)循環經濟發展特點明顯,發展潛力巨大。

  一、開發區(工業園區)循環經濟發展特點

  從2010年浙江省省級及省級以上開發區(工業園區)循環經濟發展調查情況看,開發區(工業園區)生產能力、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節能降耗效果明顯,靜脈企業不斷壯大,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和優化,呈現出五個特點。

  一是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據統計,浙江省有省級及省級以上開發區(工業園區)110家(內含園中園6家,下同,以下簡稱工業園區),至2010年底共開發園區面積1370.46平方公里,園區內共有工業企業5.8萬家,工業增加值為5310.2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30.6%,占全省全部工業企業增加值的42.0%;提供就業崗位425.7萬個,占全省全部工業企業從業人員的39.1%,占比比上年提高4.7個百分點。單位土地產出率逐年提高。2008-2010年,每平方公里工業增加值依次為3.4億元、3.6億元和3.9億元;2010年園區工業企業勞動生產率高于全省工業企業勞動生產率0.9個百分點。

  二是節能降耗效果明顯。2010年,工業園區內工業總產值在3000萬元以上企業的萬元GDP能耗為0.082噸標煤,比上年減少0.01噸標煤,下降10.9%;萬元GDP電耗為303千瓦時,比上年減少26千瓦時,下降7.9%;萬元GDP用水36.2噸,比上年減少5.9噸,下降14.0%。紡織、醫藥、石化、火力發電、冶金、建材、造紙等循環經濟特征較為明顯的行業企業的萬元GDP綜合能源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下降最快的是火力發電業企業,2010年萬元GDP消耗綜合能源0.694噸標煤,比上年減少0.185噸標煤,下降21.0%;下降最少的紡織行業企業,2010年萬元GDP能源消耗也比上年減少0.003噸標煤,下降1.6%。

  三是環境治理能力得到提高。據問卷調查,2010年,全省110家省級及省級以上開發區(工業園區)中,91.8%的園區注重園區節能降耗的治理,87.3%的園區注重減排方面的建設,80.9%的園區注重環保設施建設。2010年,工業園區單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為0.21千克/萬元,比上年下降38.2%,單位GDP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0.18千克/萬元,比上年下降33.3%。2010年,工業園區內有污水處理能力且日常進行污水處理的企業共有3146家,比上年增加169家;污水處理量為50932萬噸,污水處理率達到90.6%,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環境監管力度加大,環境治理意識增強。調查數據顯示,至2010年底,72家工業園區通過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比上年增加7家,占工業園區總數的65.5%,占比提高6.4個百分點;2352家企業通過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比上年增加360家;建立環境報告及信息公開制度的園區94家,占園區總數的85.5%,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

  四是靜脈企業發展迅速。靜脈企業是指通過購進廢棄物或下腳料為主要生產原料進行生產經營的企業和產業活動單位。2010年,工業園區內共有廢舊物資回收站點205個,全年主營業務收入70.7億元,比上年增加19.6億元,增長38.4%。有38家園區引進靜脈企業,比上年增加3家,占工業園區總數的34.5%,占比提高2.7個百分點。2010年,園區內利用廢舊物資和下腳料生產的靜脈企業共有259家,比上年的252家增長2.8%;資源利用能力不斷增強,共購進廢物389萬噸,比上年增加23.6萬噸,增長6.5%,其中從園區內購進廢物116萬噸,占廢物總購進量的29.8%。園區靜脈企業工業總產值達到186.1億元,比上年增長24.9%;企業從業人員達到22511人,比上年增加943人,增長4.4%。

  五是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2010年,園區內所調查的7811家企業中,有科技活動經費支出的企業1976家,占25.3%,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共支出科技活動經費178.9億元,比上年增加34.0億元,增長23.5%;全年用于購置設備經費371.5億元,比上年增加126.9億元,增長51.9%,其中用于購置環保設備的占5.9%。2010年,企業用于購置技術成果的費用為7.1億元,比上年增加1.8億元,增長34.0%。此外,園區內企業的科技活動人員也有所增加。2010年,被調查企業中共有科技活動人員9.8萬人,占全部從業人員數的4.7%,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二、開發區(工業園區)循環利用能力仍有待提高

  浙江省開發區(工業園區)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3R”原則,并在減量化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資源再利用和廢物再循環方面還有所欠缺,行業發展不平衡問題也仍然存在。

  (一)資源循環利用能力有待鞏固和提高

  2010年,全省工業園區的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為1113.0萬噸,比上年增加19萬噸,增長1.7%,綜合利用率為73.8%,比上年下降2.6個百分點;工業用水總量為51.6億噸,比上年減少0.2億噸,下降0.4%;工業重復用水37.5億噸,比上年減少1.3億噸,下降3.4%;工業重復用水率為72.7%,比上年下降2.2個百分點。綜上所述,園區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增加,綜合利用量減少,工業重復用水率下降。從積極的方面來看,一些企業通過改變生產工藝,減少了可利用物質產生的固體廢物,導致工業固體廢物中能夠拿來綜合利用的物質含量下降;也有部分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或經濟開發區近年來通過進行結構轉型升級,引進金融、電子商務等企業,淘汰了高耗能、高耗水企業等。但同時也不能忽視部分園區企業的資源循環利用能力有待進一步鞏固和提高的問題。

  (二)余熱回收利用潛力有待開發

  余熱余壓利用工程主要是從生產工藝上來改進能源利用效率,通過改進工藝結構和增加節能裝置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勢能和余熱。作為“十一五”期間國家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和建設節約型社會重點工程之一的“余熱余壓利用工程”及相關技術應用正逐步推廣。至2010年底,全省園區內共有142家企業具有余熱余壓回收設備,比上年增加9家。全年園區內企業共回收余熱用于供氣、供水等用途的總熱量為88.0萬噸標準煤,比上年增加35.9萬噸標準煤,增長68.9%;其中七大重點行業企業全年共回收余熱64.2萬噸標準煤,占被調查企業的余熱總回收量的72.9%,但主要集中在冶金、石化和紡織業這三大行業,占64.3%,像醫藥和火力發電等循環經濟重點行業的余熱余壓利用潛力仍有待進一步挖掘。

  三、開發區(工業園區)循環經濟發展潛力巨大

  紡織、醫藥、石化、水泥建材、火力發電、金屬冶金、造紙等高耗能、高排放的企業,屬于循環經濟重點行業企業,這七大重點行業企業的廢棄物排放量在所有被調查企業中占據的比重較大。據統計,2010年工業園區內規模以上循環經濟重點行業企業單位產值產生固廢0.138噸/萬元,比所有被調查企業工業單位產值產生的固廢量(0.074噸/萬元)高出87.2%,其中單位產值固廢排放量最多的為火力發電企業,為1.25噸/萬元;單位產值工業污水排放量為3.24噸/萬元,比所有被調查企業單位產值排放的工業污水(1.92噸/萬元)高出68.8%,其中單位產值污水排放量最多的為造紙行業,高達11.6噸/萬元。

  這些重點行業企業既是固廢、污水排放大戶,也在節能減排、資源循環利用方面起著示范作用。如,火力發電企業產生的煤渣和余熱,已經基本得到利用,產生的廢氣也基本進行收集利用。2010年,園區內規模以上循環經濟重點行業企業單位產值收集利用工業廢氣0.008噸/萬元,比所有被調查企業單位產值平均廢氣收集利用量多0.003噸/萬元,高60.0%,其他非循環經濟重點行業企業單位產值收集利用廢氣量僅為0.002噸/萬元;從本企業外共收集利用廢舊物資502.9萬噸,比上年增加44.5萬噸,增長9.7%。因此,循環經濟重點行業企業在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節能減排和資源再利用方面蘊含著巨大的潛力。

  四、未來的發展方向及發展對策

  (一)源頭治理,循環利用

  按照減量化原則,發展循環經濟的根本目標是要求從源頭開始系統地減少資源消耗,減少廢物的產生,實現多種資源的綜合利用。一是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最大程度上降低原材料的消耗,提高原材料的使用效率;二是節約能源,包括電能和生產生活性用水,提高重復用水能力和中水回用能力;三是強化污染治理和提高回收利用能力,廢棄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環利用是實施循環經濟的薄弱環節,需要在觀念更新的前提下,依靠技術創新,采取分類管理、回收利用。

  (二)以科技體系為支撐,努力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

  浙江省工業園區內工業企業發展循環經濟主要局限于本企業內,循環經濟發展技術也十分有限。從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循環經濟的角度來看,應積極探索如何將各行業產生的廢棄物變廢為寶的方法,形成上游企業廢棄物作為下游企業的原材料的循環經濟生產模式。發展園區循環經濟需要通過高科技手段,進行產業間的組合、鏈接和補充,使之形成一個整體的工業生態鏈和生態網。一是要構建發展循環經濟的技術支撐體系,借助高新技術,對一些關鍵的資源回收利用技術、無害化處理技術及閉路循環技術等進行聯合攻關,不斷增強高效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能力;二是要圍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實施技術創新工程,鼓勵企業開展節能技術改造,提升企業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的整體水平,推進園區循環經濟的發展。

  (三)強化制度保證,大力發展靜脈產業

  靜脈產業是運用循環經濟理念,有機協調垃圾過剩和資源短缺這兩個當今世界發展所遇到的共同難題,通過垃圾的再循環和資源利用,最終使自然生態系統真正進入良性循環的狀態。在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指導下,發達國家日益將循環經濟的理念貫徹到資源的開發利用當中去,通過靜脈產業盡可能地把傳統的“資源-產品-廢棄物”的線性經濟模式改造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閉環經濟模式,減少對原生自然資源的開采,注重資源的循環利用,從而把經濟系統對自然生態系統的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發展園區靜脈產業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途徑。一要建立相應的優惠政策體系,為園區靜脈產業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例如,日本在發展靜脈產業時制定了相應的優惠政策,如稅收優惠政策、價格優惠政策、生態工業園區補償金制度、政府獎勵政策等;二是要強化意識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發展環境,通過加強對學校、企業、社會各層次多渠道的教育,在全社會形成環保生產、綠色消費的共識,為靜脈產業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公眾基礎,為靜脈企業的發展創造更寬廣的生存空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