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在重慶舉辦的2010年中國城市規劃年會上,世界銀行高級能源專家王曉東發布了《2010年世界發展報告:城市與氣候變化》(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稱,全球正面臨著嚴峻的氣候變化現實,各國必須立即行動起來,通過政策、金融以及減排等措施,力爭在本世紀內將氣溫升幅保持在2℃左右(全世界有可能經受的最小升溫幅度)。如果按照舊的發展模式,全球氣溫在本世紀可能會上升5℃,甚至更多。
氣溫升2℃ GNP下降4%
氣溫控制的升幅,看上去數目很小,但影響卻不一般!《報告》指出,人類活動正在使全球變暖,在過去的1000年中,地球平均溫度范圍小于0.7℃。而在過去的100年,人類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已使全球溫度急劇上升。
氣候變化威脅著所有國家,而發展中國家在這種威脅面前最為脆弱。據估計,氣候變化造成的損失大約有75%到80%將由發展中國家承擔。假設全球的平均氣溫較工業化之前的時期,氣溫僅升高2℃,那么非洲和南亞的國民生產總值(GNP)將永久性地降低4%。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缺乏足夠的資金和技術能力以應對日益嚴峻的氣候風險。
高收入國家要帶頭減排
《報告》緊急呼吁世界各國立即采取行動。發展中國家要努力確保其政策適應全球變暖的現實及其帶來的危險;高收入國家過去是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者,其人均排放量也高于其他國家,這些國家要帶頭,大力開展減排行動,同時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
在解決氣候問題中,面臨著一個嚴峻的現實:在發展中國家,有四分之一的人每天的生活費仍不到1.25美元。有10億人缺少清潔的飲用水;16億人缺少電力;30億人缺少充足的衛生設施。四分之一的發展中國家兒童處于營養不良狀態。這些需求仍是發展中國家和援助組織應該優先著手解決的問題。因此,減貧和可持續發展仍是全球工作的重中之重,解決氣候問題遇到生存與發展的挑戰。
《報告》認為,我們必須立即行動起來,應對氣候、基礎設施以及行為和體制中的滯后效應,兼顧必需的經濟增長和審慎而又經濟可行的發展選擇,投資必需的能源改革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全球形勢。
重慶碳排放 四個直轄市中最低
王曉東說,重慶的碳排放在中國四個直轄市中最低,每人每年的平均碳排放量為3.7噸,北京為10.1噸,天津為11.1噸,上海為11.7噸。雖然重慶的還低,但還是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3.4噸)。
王曉東認為,與另外三個直轄市相比,重慶的碳排放比較少,主要原因是重慶的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低,能源消耗相對較少。
所謂的“千年極寒”只是局部現象
對歐洲科學家所謂的“千年極寒”一說,王曉東認為,那只能代表局部地區。因為,全球溫度處于一個上升趨勢,總體上是在變暖,世界平均氣溫還是很熱的。如現在的氣溫還是比1850年前(前工業時代)增加了0.8℃,比冰川時代高5℃~6℃。
河內洪澇災害對重慶有警示作用
報告會現場,世界銀行學院高級城市專家Federica Ranghieri作了《氣候變化適應性城市入門指南》演講,一位重慶人問她,氣候變暖,可能導致海平面上升,不知今后對坐擁兩江的內陸城市重慶有何影響?
她說自己對重慶還不太了解,也未就重慶的這方面作專題研究。但是,她以越南的內陸城市河內作了解釋。她說,河內也是一個有兩條大河的內陸城市,由于該城市未處理好發展與環境、氣候的關系,每年都遭受到洪澇災害,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今后受災的情況可能更嚴重。她認為,這對重慶有警示作用。
專家低碳 報告書紙張來自廢料回收
在《2010年世界發展報告》現場,專家們呼吁從現在開始,建一個低碳的未來。這不,專家們不僅是口頭上說,還采取了行動,從自身做起。他們帶來的報告書,都比較低碳。
以7種語言出版的《2010年世界發展報告:城市與氣候變化》的概述部分,在其印刷中采取以下措施來減輕碳排放:
采用的紙張是回收廢料所產生的100%再生纖維;每磅再生纖維可替代一噸原生纖維,這可避免產生2108磅溫室氣體還減輕垃圾填埋的負擔。使用的紙張無氯、無酸。使用植物油基油墨為可再生原料制成,并且在回收過程中容易被清除。
而《氣候變化適應型城市入門指南》由10%的廢料制作而成。記者 陳國棟
世行專家:舊發展模式若不改本世紀氣溫將升5℃
2010年10月18日 02:17 來源:重慶晚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2010年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學術報告現場。記者 冉文 攝
【點擊查看其它圖片】
世行在渝發布《2010年世界發展報告:城市與氣候變化》
氣溫升2℃ GNP下降4%
高收入國家要帶頭減排
本報訊 昨日上午,在重慶舉辦的2010年中國城市規劃年會上,世界銀行高級能源專家王曉東發布了《2010年世界發展報告:城市與氣候變化》(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稱,全球正面臨著嚴峻的氣候變化現實,各國必須立即行動起來,通過政策、金融以及減排等措施,力爭在本世紀內將氣溫升幅保持在2℃左右(全世界有可能經受的最小升溫幅度)。如果按照舊的發展模式,全球氣溫在本世紀可能會上升5℃,甚至更多。
氣溫升2℃ GNP下降4%
氣溫控制的升幅,看上去數目很小,但影響卻不一般!《報告》指出,人類活動正在使全球變暖,在過去的1000年中,地球平均溫度范圍小于0.7℃。而在過去的100年,人類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已使全球溫度急劇上升。
氣候變化威脅著所有國家,而發展中國家在這種威脅面前最為脆弱。據估計,氣候變化造成的損失大約有75%到80%將由發展中國家承擔。假設全球的平均氣溫較工業化之前的時期,氣溫僅升高2℃,那么非洲和南亞的國民生產總值(GNP)將永久性地降低4%。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缺乏足夠的資金和技術能力以應對日益嚴峻的氣候風險。
高收入國家要帶頭減排
《報告》緊急呼吁世界各國立即采取行動。發展中國家要努力確保其政策適應全球變暖的現實及其帶來的危險;高收入國家過去是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者,其人均排放量也高于其他國家,這些國家要帶頭,大力開展減排行動,同時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
在解決氣候問題中,面臨著一個嚴峻的現實:在發展中國家,有四分之一的人每天的生活費仍不到1.25美元。有10億人缺少清潔的飲用水;16億人缺少電力;30億人缺少充足的衛生設施。四分之一的發展中國家兒童處于營養不良狀態。這些需求仍是發展中國家和援助組織應該優先著手解決的問題。因此,減貧和可持續發展仍是全球工作的重中之重,解決氣候問題遇到生存與發展的挑戰。
《報告》認為,我們必須立即行動起來,應對氣候、基礎設施以及行為和體制中的滯后效應,兼顧必需的經濟增長和審慎而又經濟可行的發展選擇,投資必需的能源改革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全球形勢。
重慶碳排放 四個直轄市中最低
王曉東說,重慶的碳排放在中國四個直轄市中最低,每人每年的平均碳排放量為3.7噸,北京為10.1噸,天津為11.1噸,上海為11.7噸。雖然重慶的還低,但還是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3.4噸)。
王曉東認為,與另外三個直轄市相比,重慶的碳排放比較少,主要原因是重慶的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低,能源消耗相對較少。
所謂的“千年極寒”只是局部現象
對歐洲科學家所謂的“千年極寒”一說,王曉東認為,那只能代表局部地區。因為,全球溫度處于一個上升趨勢,總體上是在變暖,世界平均氣溫還是很熱的。如現在的氣溫還是比1850年前(前工業時代)增加了0.8℃,比冰川時代高5℃~6℃。
河內洪澇災害對重慶有警示作用
報告會現場,世界銀行學院高級城市專家Federica Ranghieri作了《氣候變化適應性城市入門指南》演講,一位重慶人問她,氣候變暖,可能導致海平面上升,不知今后對坐擁兩江的內陸城市重慶有何影響?
她說自己對重慶還不太了解,也未就重慶的這方面作專題研究。但是,她以越南的內陸城市河內作了解釋。她說,河內也是一個有兩條大河的內陸城市,由于該城市未處理好發展與環境、氣候的關系,每年都遭受到洪澇災害,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今后受災的情況可能更嚴重。她認為,這對重慶有警示作用。
專家低碳 報告書紙張來自廢料回收
在《2010年世界發展報告》現場,專家們呼吁從現在開始,建一個低碳的未來。這不,專家們不僅是口頭上說,還采取了行動,從自身做起。他們帶來的報告書,都比較低碳。
以7種語言出版的《2010年世界發展報告:城市與氣候變化》的概述部分,在其印刷中采取以下措施來減輕碳排放:
采用的紙張是回收廢料所產生的100%再生纖維;每磅再生纖維可替代一噸原生纖維,這可避免產生2108磅溫室氣體還減輕垃圾填埋的負擔。使用的紙張無氯、無酸。使用植物油基油墨為可再生原料制成,并且在回收過程中容易被清除。
而《氣候變化適應型城市入門指南》由10%的廢料制作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