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記者從黑龍江省伊春市在北京舉行的森林與濕地資源價值評價新聞發布會獲悉,該市森林與濕地資產總價值達1.26萬億元。其中,生態服務總價值為1433.03億元,是該市2009年GDP171.3億元的8.37倍。
今年1月,中國林科院科信所課題組在該市4個地區開展第一次冬季野外實測和資料、數據的收集。6月,課題組分別在5個地區開展氧氣、負氧離子等的數據取樣并形成研究報告初稿。7月,該評估報告通過專家組評審。
通過借鑒國內外自然資源價值評價理論,評估課題組采用了市場價格法、替代工程法、補償費用法等目前國內外常用方法,從服務價值、資產價值和社會效益3個方面,對伊春森林與濕地資源價值進行了全面評估。評估結果顯示:該市森林和濕地資產總價值為1.26萬億元;每年提供的物質產品總價值為320.29億元,生態服務總價值為1433.03億元;每年釋放氧氣1029.55萬噸,價值為每年38.61億元;固碳12.3億噸,固碳服務值達36億元;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為580.02億元。
評估結果表明,伊春森林和濕地資源對全球層面、國家層面、區域層面產生了良好了社會效益。在所提供的生態服務中,43%貢獻于全球和全國,23%貢獻于區域,僅有34%為伊春當地享用。伊春森林和濕地固碳總量達12.3億噸,而且每年可新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1475.96萬噸,每年抵消323萬人的二氧化碳排量。據保守估算,到2020年,伊春森林蓄積量將至少比2005年凈增1.3億立方米,相當于中國向世界承諾“2020年森林蓄積量增加13億立方米”的1/10以上。生態產業為伊春提供了70%以上的就業崗位,每年新增的近4萬名就業崗位中,直接或間接依托森林資源的崗位占1/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