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煤炭大省的山西省,當前正經歷經濟下行、結構調整帶來的挑戰。占山西省GDP30%、約占山西省工業總產值60%的煤炭行業,2013年以來市場運行受阻,產能過剩問題日益凸顯,煤炭企業生產和銷售之間的鏈條拉長,貸款期限與其生產經營周期嚴重不匹配,煤炭企業現金流嚴重不足,企業還款壓力不斷加大,信用風險不容忽視。
“對山西銀行業來說,支持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是挑戰,更是機遇。”9月20日,山西銀監局局長張安順在第69場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該局引領銀行業支持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驗時稱,“短期看,煤炭行業去產能客觀上增加了銀行風險管控的壓力。但從長期看,銀行業支持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盤活信貸資產,優化信貸結構,化解金融風險,實現良性發展。銀行業支持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落實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是保增長、防風險、惠民生的有效路徑,是落實差別化信貸政策的實際行動。”
厘清思路 找準著力點
據了解,目前山西省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逐步推進。今年4月,山西省政府出臺了《山西省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意見》,配套32個實施細則,提出淘汰關閉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減量置換退出一批、依規核減一批、擱置延緩開采一批或通過市場機制淘汰一批的產能化解要求,助推煤炭企業轉型升級(愛基,凈值,資訊)。
在這一過程中,金融可以發揮很大作用。張安順表示,銀行業支持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化解金融風險的治本之策,關鍵是落實有保有壓的差別化信貸政策,實現化解產能過剩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有機統一。基于此,山西銀監局確立分類施策、有保有壓、助推煤炭供給側改革的工作思路,圍繞“去產能、穩增長、促轉型、保就業”的目標,落實差別化信貸政策,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穩定信貸預期,支持貸款重組,保全銀行債權,著眼轉型升級,重點保優質煤企特別是保七大煤企中的先進產能。對于落后產能及違規產能,要求銀行業退出貸款或做好債權轉移。
例如,為減輕煤炭企業財務負擔,該局引導當地銀行業健全企業轉貸續貸機制,推動完善存貸款利率定價機制,合理確定利率水平。同時,開展銀行業收費監督檢查及降低企業成本專項稽核調查,規范服務收費。據悉,今年上半年,山西省銀行業金融機構為煤炭企業辦理轉貸續貸近6.58萬筆、金額1293億元,減少利息支出6.5億元,減免收費項目367個,減免收費3.8億元。全省銀行業對煤炭行業貸款一般實行基準利率,對七大煤企基本實行基準利率,部分銀行給予存量貸款下浮10%到15%的優惠。
再比如,為加大支持煤炭企業深化改革的力度,山西省銀監局支持銀行業綜合運用多種金融工具,幫助優質煤企在直接融資市場上融資,支持煤企去杠桿,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截至目前,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購買企業債、公司債等方式,向省屬煤炭集團提供直接融資余額達2065億元,較年初新增380億元,增長23%。
堅持有扶有控有保有壓
張安順強調,銀行業幫助解決煤炭行業過剩問題與轉型升級難題,必須“區別對待,實施差異化信貸政策”。
張安順稱,省屬七大煤炭集團是山西煤炭產業龍頭企業,一直是銀行業重要的優質客戶,是“有保有控”差別化信貸政策中“保”的對象。對此,山西銀監局出臺了《關于銀行業支持省屬煤炭集團化解過剩產能加快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要求銀行業有效滿足省屬煤炭集團合理融資需求,引導銀行業在7家省屬煤炭集團開辦轉型升級中長期專項貸款,支持實施智能化改造、技改升級和轉型發展。“一方面實施貸款重組,將原短期流動資金貸款重組為轉型升級中長期專項貸款;另一方面通過發放轉型升級中長期專項貸款,對省屬煤炭集團的合理融資需求予以支持。同時優化投向,大力支持煤炭企業轉型升級。”張安順表示,截至目前,銀行業投向延伸產業鏈轉型升級項目的貸款余額為192億元,較年初新增6.6億元。
此外,該局還先后召開山西銀行業支持省屬煤炭集團化解過剩產能加快轉型升級推進會議及省屬煤炭集團(本部)債委會推廣轉型升級中長期專項貸款工作會議,總結焦煤集團本部轉型升級中長期專項貸款工作的經驗做法,推廣至全部省屬煤炭集團,為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新動力(愛基,凈值,資訊)(310328,基金吧)。
在支持有前景企業的同時,山西銀監局要求,對違規新增產能的企業,銀行業一律不得提供信貸支持。具體來看,對違法違規生產建設、關停淘汰或環保、安全生產不達標且整改無望的企業,堅決壓縮、退出相關貸款;對關閉退出的煤炭企業,通過擔保追索、押品處置等手段保全銀行債權;對16座未履行核準手續而擅自生產建設的煤礦不得新增貸款,有序退出32.9億元存量貸款;對關閉退出21家煤礦的16.7億元貸款,積極做好債務處置。
分類施策 充分發揮債委會作用
值得關注的是,為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上半年,山西銀監局指導銀行業對轄區230戶融資金額較大、有3家及以上債權銀行的企業組建債權人委員會,其中煤炭企業債委會109個,初步建立共進共退、風險共擔機制,按照“一企一策”原則,研究制定可操作的穩貸、增貸、減貸、重組等方案。
張安順具體介紹說,在穩貸方面,銀行對業績下滑、流動資金有困難,但響應國家號召主動去產能、仍維持生產的煤炭企業,給予續貸政策支持。截至目前,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共為已成立銀行債委會的煤炭企業辦理轉貸續貸1.07萬筆、金額418億元,其中七大煤炭集團基本保持存量融資按時接續。
在增貸方面,銀行業對有市場、有效益的優質企業特別是省屬煤炭集團,做到不抽貸、不壓貸、不斷貸,并繼續支持其合理信貸需求,支持其在轉型升級中走出困境。截至目前,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向已成立債委會的煤炭企業發放表內外融資余額2154億元,較年初增加54億元;提供直接融資970億元,較年初增加198億元,增長26%。
在重組方面,銀行業可對具備兼并條件的煤炭企業,實行并購重組綜合授信,完善并購貸款業務,擴大并購貸款規模,支持優質煤企整合行業產能。同時,通過轉換授信品種、延長貸款期限、調整還款計劃、變更授信主體等方式為企業辦理債務重組,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截至目前,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為已成立銀行債委會的煤炭企業辦理債務重組金額13.16億元,發放用于支持煤炭企業兼并重組等并購貸款余額28.7億元。
在支持鼓勵銀行業支持煤炭產業供給側改革的同時,山西銀監局也充分考慮到銀行債權保護問題。張安順介紹,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個一批”優化存量產能、退出過剩產能的要求,該局正在推動銀行業深入研究相關政策,及時與政府職能部門對接溝通,適時保全或退出相關貸款。目前,16座未履行核準手續而擅自生產建設的煤礦及2016年擬關閉退出的21家煤礦均為省屬七大煤炭集團的獨立企業,涉及49.6億元貸款,無不良貸款。另外,該局還要求相關銀行機構及時與行業主管部門和相關煤炭集團溝通對接,跟蹤關閉退出進展情況,協調煤炭集團做好債務承接,最大限度維護銀行債權和盤活信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