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表示,未來5年中國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需求將超過人民幣10萬億元,銀行、國內資本市場和政府仍將是主要來源,但社會資本的貢獻也將上升。
穆迪副總裁/高級分析師李煒樂表示:“政府正在采取多項措施吸引社會資本的參與,雖然這將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吸引社會資本的其中一個主要措施包括進一步發展中國(Aa3/負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市場模式。但是,PPP及其他措施的成效需要一個透明、穩定的政策和監管環境,以支持這類長期投資。"李煒樂補充道。
穆迪認為,政府進一步將基礎設施項目(如鐵路、收費公路、地鐵、電網、清潔能源發電和水務)作為刺激短期經濟增長以及支持到2020年實現60%城鎮化率的途徑。
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國企是基建項目的主要所有者、融資方和運營方。此外,國有銀行仍是基建相關項目資金的首要來源。
有鑒于此,穆迪稱政府一直在積極鼓勵PPP的發展,例如財政部在2014年11月推出30個試點項目,投資額共計人民幣1,800億元。
同時,PPP的合同框架雖然尚在制定當中,但最近出臺的監管政策提供了更清晰和規范性的內容,這將有助于平衡社會資本投資者與地方政府之間的利益。
穆迪還指出,政府正在協同努力開辟其他渠道,包括項目債券、綠色債券和增信項目融資,以支持基礎設施融資并幫助吸引社會資本的參與。
此外,在中期內,多邊開發銀行在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