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是正在大連出席第九屆夏季達沃斯論壇的中外嘉賓們十分關注的話題。在與中外企業家代表對話交流時,李克強總理認為,中國的經濟形勢可以說是“形有波動,勢仍向好”。這一判斷,為正確認識中國經濟形勢提供了新的視角,得到了嘉賓們的廣泛認同。
所謂“形有波動”,客觀反映了中國經濟運行的階段性特征。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經濟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已經7個年頭,但全球經濟仍未擺脫危機帶來的陰霾,經濟復蘇依然乏力。作為一個與國際市場密切關聯的經濟體,全球經濟情況總體偏弱,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同時,國內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逐步顯現,要求我們加快改革和調整的步伐。
在加快改革和調整的過程中,中國經濟運行總體上保持了平穩,但局部的、短期的波動也在所難免。今年以來,中國資本市場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在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的過程中,人民幣匯率也出現了波動。針對股市、匯市出現的異常波動,中國政府及時采取措施,穩定了市場,穩住了人心,避免了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
看經濟運行是否健康,既要看其“形”,更要見其“勢”。客觀地說,當前中國經濟的波動之“形”,并沒有改變向好之“勢”。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7%,總體仍然處在合理區間,既有科學的內涵支撐,又具有未來可持續性。7%的增速雖然低于前兩年,但這是在10萬億美元經濟規模基礎上所取得的增長,增長7%相應的不變價增量比去年增長7.4%的增量還多。從全球范圍看,這一增長水平不僅遠高于二季度美國環比折年率2.3%、日本-1.6%、歐元區1.3%的增速,也明顯快于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經濟體,僅次于印度一季度7.5%的增速。
經濟的平穩發展增加了人民的獲得感。上半年,我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在5.1%左右,新增城鎮就業人數在700萬人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快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83,比上年同期縮小0.04,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更令人欣喜的是,我國經濟結構也在加快優化。服務業在GDP中已占“半壁江山”,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60%,比上年同期提高5.7個百分點。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5.9%,節能降耗繼續取得新進展。
所謂“勢仍向好”,還表現在中國經濟的新動能正在加速形成。一個明顯的趨勢是,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下,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經濟增長新動力不斷成長。自去年以來,我國平均每天新增市場主體1萬家以上。今年以來,我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仍然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平均增速高出近5個百分點。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鐵路機車等增長速度超過50%。網上零售額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在過去兩年連續高增長的基礎之上,今年上半年增長速度將近40%。
我國經濟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階段,實現制造業從粗放增長到集約增長的升級發展,和從過度依賴投資拉動到消費與投資協調拉動的轉換,這是一個充滿陣痛、十分艱難的過程。這期間,經濟增長難免有波動,一些經濟指標難免在月度、季度間發生起伏,這是調整轉型期的一種正常現象。
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是好的。但我們對經濟的短期波動也不會掉以輕心。下一階段,我國仍要繼續堅持基本政策取向,繼續下力氣推動改革開放,推動結構調整。同時,加強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保持經濟在合理的區間平穩運行,縮小短期波幅,防止產生傳導、放大效應,為結構性改革和結構調整創造條件。同時,要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三管齊下”協同推進,更好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清障搭臺,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經濟發展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