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是否會在短期內出現過快下滑,中高速增長的“底”在何處,如何實現增長階段的平穩轉換?23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長期增長”課題組舉辦《中國經濟增長十年展望(2015-2024):攀登效率高地》研討會,就這些問題展開研討。研討會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主持,課題組成員、有關機構研究人員和媒體記者參加。
課題組的研究認為,近五年來出現的中國經濟增長階段轉換是規律使然。今明兩年很可能是中高速增長的觸底期,需要緩沖性宏觀政策與效率導向改革措施的協同配合,加快實現轉型再平衡,為全面持續提升要素生產率掃除體制機制障礙。
劉世錦表示,中國經濟增速觸底的一個關鍵變量是高投資觸底。目前,基礎設施投資和出口兩只“靴子”已相繼落地,當房地產投資回落到位,加上新增長點的成長,以及嚴重過剩行業的退出和重組大體完成,中國經濟增速有望成功觸底。
課題組建議,在經濟增速短期過快下滑的壓力下,應采取緩沖性的宏觀政策,可通過政策工具謹慎、節制地擴大需求,防止短期內“快落”。同時,這一時期的改革措施應堅持效率導向,一批改革應當擺上優先位置,如重建和完善政策性金融體系;在金融領域打破剛性兌付,在嚴重過剩產業行業加快低效產能退出和轉產;基礎產業領域切實“放大”,促進競爭;加快城鄉之間土地等資源的流動和優化配置;使綠色發展可操作等。
本書是課題組系列研究的第三輯,圍繞國民經濟總體、需求面、供給面、產業、區域發展和城市化、資源環境等主題,適當調整了前兩輯研究中做出的未來十年增長前景預測,并對今年經濟形勢進行了展望和分析,同時對各相關領域提高要素生產率的途徑和方法進行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