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下行的壓力前面,投資仍是增長的主要動力。日前,北京商報記者統計上半年31個省市區經濟數據發現,上半年22個省份固定資產投資占比GDP比重超過80%,上海、北京、廣東占比最低,分別為21.9%、30.7%、33.1%。
統計發現,上半年青海、西藏、陜西、江西、安徽、甘肅、寧夏固定資產投資額超過GDP,其中固定資產投資/GDP比值排在榜首的是甘肅,上半年投資額達3691.56億元,GDP僅有2491.4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與經濟總量比達到了148%。此外,遼寧、云南、內蒙古、新疆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重也均超過95%。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表示,在國際上,投資占GDP比重超過50%已經算很高,而我國投資占比遠遠超過這個水平。目前我國的高投資既與粗放型發展有關,也與這幾年政府穩增長政策有關。一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比較粗放,主要以出口、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而出口往往在國內又以投資的形式出現,而近年來隨著經濟增長放緩,我國每年都會出臺穩增長政策,穩增長首先穩投資,推出了很多基建、鐵路等項目,也使我國投資占GDP比重日益走高。
“過度依賴投資將使資源環境的承載壓力與日俱增,造成嚴重的產能過剩,鋼鐵、水泥的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就是例子;目前我國投資中政府投資占比很大,大規模、高強度的投資將加大地方債務風險,為經濟增長埋下隱患。此外,依賴投資將造成社會財富再分配時,重投資、輕消費,民眾享受不到經濟發展的成果。”首經貿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稱。
值得一提的是,東南沿海省份“集體”排在最后幾位。其中上海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為2403.53億元,僅為GDP的21.9%,這一比值在31個省市區中排名墊底。而北京、廣東排名倒數第二三位,占GDP比重分別為30.7%、33.1%。
王軍指出,東部省份固投占GDP比重低于中西部主要與經濟發展階段有關,東部地區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后,經濟發展水平已經很高,加快經濟轉型,如北京、上海、廣東這些省市,已經由投資為主的經濟結構,轉變成消費、服務為主的經濟結構。而且一些東部地區的基礎設置建設已經比較完善,產業結構完整,再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可能性已經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