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國工業的增長速度總體運行在合理的增長區間,特別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支撐了7.6%的GDP增長。從世界范圍內來看,這仍是一個較高的增長速度。
下半年,工業經濟運行面臨下行壓力,主要包括外需仍然不振,產能過剩矛盾突出,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在這一背景下,工信部將采取哪些具體措施在穩增長的同時繼續大力調整結構?如何讓信息消費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怎樣落實各項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如何真正實現落后產能退出市場?圍繞這些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從三方面應對下行壓力
○要積極地鼓勵、促進信息消費,更多地用消費來拉動整個經濟的增長;
○正制定關于過剩產能調整的實施意見,以加大對過剩產能的調控力度;
○要進一步減少、下放一批行政性審批,到明年年底,計劃將工信部負責的行政審批事項減少三分之一以上
記者: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連續放緩,從已發布的一些數據和指標看,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落。您怎么評價上半年的工業經濟運行?
苗圩: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的工業增加值增速為9.3%,這個增速不是很高。去年下半年以來,連續幾個季度的工業增速基本上都徘徊在9%到10%這個區間。雖然工業經濟有下行壓力,但是總體上還在合理的預測區間之內。
上半年,工業經濟有幾個特點:一是工業增速保持了比較平穩的增長速度,沒有出現大起大落。當然,由于需求拉動的作用在減緩,工業增速不像有些人預期的那么高,但總體上還在合理的區間內。二是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比如,上半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1.6%,快于規模以上工業2.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好于預期;區域發展協調性進一步增強,上半年中部和西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和10.5%,分別快于東部地區1.3個和1.8個百分點,區域發展之間的不平衡得到了有效的緩解。
記者:下半年,我國工業經濟下行壓力會不會加大?工信部有哪些具體舉措來實現穩增長?
苗圩:下半年的經濟形勢確實更加錯綜復雜,下行壓力也客觀存在。比如,外需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觀,產能過剩的矛盾也非常突出,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生產經營的壓力將會更大。所以,按照中央提出的要求,在國務院的總體部署下,我們將從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3個方面來應對下半年可能出現的經濟下行壓力。
穩增長方面,我們要積極地鼓勵、促進信息消費,更多地用消費來拉動整個經濟的增長。國務院馬上要出臺一個新的方案來鼓勵信息消費,從信息產品、信息服務和搭建信息化平臺3個方面進一步加大力度促進消費。此外,我們還要大力推動減輕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負擔,支持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
調結構方面,我們正在和有關部門一起制定一個關于過剩產能調整的實施意見,以加大對過剩產能的調控力度,將很快完成。另外,還要加大淘汰落后產能的工作力度,加大企業兼并重組的力度,加大自主創新支持調整結構的力度。調整結構最為重要的,還是利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來鼓勵自主創新,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通過這一方式,能增加產品銷售附加值,改變現在只會用降價、低價來競爭的局面。
促改革方面,要進一步減少、下放一批行政性審批,到明年年底,我們計劃將工信部負責的行政審批事項減少三分之一以上。另外,要落實鼓勵民營企業進入電信行業和進入軍工行業的政策,使這些政策能夠真正落地,變成民營企業能夠進得來、能夠發展得下去的具體措施。
推動兩化深度融合
○推進制定兩化融合的國家標準;
○在重點工業企業推進智能化制造,以信息化手段完善產業鏈;
○選擇一些重點行業來推動,比如食品行業;
○增強信息化產業支撐和保障能力,改變電信基礎設施落后于群眾需要、落后于發展需求的現狀
記者:工信部今年有6大工作,叫“6+1專項行動”,6大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就是兩化融合。上半年,工信部在兩化融合的推進過程中做了哪些工作,下半年還將出臺哪些舉措和辦法?
苗圩:黨的十八大報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體目標中提出了“四化同步發展,兩化深度融合”這一目標。這實際上是順應整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站在全局和戰略高度提出的一項重要部署。當然,兩化融合也是工信部的立足之本,是我們全系統要承擔的共同歷史責任。工信部成立5年來,我們在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上就此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
理論層面上,我們研究了兩化融合的內涵,就是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用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現階段,更重要的是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工業產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
實踐層面上,我們這幾年抓了企業、行業和區域3個方面的試點,涌現出一大批兩化融合的示范企業、示范地區和推行得比較好的行業。下一步,在推進兩化融合過程中,我們要牢牢地把握國際上技術和產業革命發展的趨勢,更多地加強信息技術在推進工業化過程中的推廣應用,將信息化和工業化進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推動兩化融合,也要求我們制定出一個具體的行動計劃來組織系統、行業和企業共同推進。工信部日前做了一個5年部署,將從4個方面來加大力度,一步一步地把兩化融合的工作推向深入。
第一,仿照ISO9000質量標準體系,推進兩化融合的國家標準。用這個標準來指導行業、企業和地區,來推動兩化融合工作。當然,這個標準不是一個強制性標準,而是一個推薦性標準,企業可以自愿參加。通過這個標準的貫徹和實施,對企業層面上的兩化融合形成一套指導性文件,有助于全員全過程實現兩化融合的目標。
第二,在重點工業企業推進智能化制造,以信息化手段完善產業鏈。要提高設備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生產經營管理各個環節的信息化水平,用信息化來提高企業效益,降低產品成本,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另外,我們還要搭建若干個公共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信息化提供服務。同時要鼓勵和支持電子商務的發展,更多地用信息化手段促進原材料采購、生產零部件采購和產品銷售。
第三,選擇一些重點行業來推動。初步考慮在民用爆炸物品、危險化學品、食品、藥品、嬰幼兒奶粉等行業先進行試點,針對行業的不同特點,突出信息化手段在這些行業的應用。比如食品行業,大家現在對很多吃的東西不放心,要通過信息化手段,建立一個質量可溯源體系。
第四,增強信息化產業支撐和保障能力。比如,要加大集成電路產業的投入和發展,加快軟件業的發展,也要加大電信基礎設施的投資,改變電信基礎設施落后于群眾需要、落后于發展需求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