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季節性因素影響,短期內,大多數大宗商品的價格前景都不會太好。然而從長期來看,這個供給過剩、價格下跌的市場可能很快出現主要品種的供應短缺。
由于政策不確定性消除,全球經濟增長打下穩固根基,自2012年11月中旬以來,全球股市大幅上漲。2013年原材料交易隨季節上升,表明根本需求穩健。作為一個周期性板塊,礦產往往會在上漲的市場中領跑。然而,不同尋常的是,此次大宗商品價格的表現則不如大市—實際上在2013年處于下跌中。
實際大宗商品需求保持了穩定的增長,因此資源市場的這輪回調讓人頗為好奇。中國繼續嚴管工業增長,QE提振了美國經濟活動,日本也在隨大流。可能只有歐元區的危機真正損害了資源市場的景氣度。
由中國引領的大宗商品超級周期已經持續了十年之久,供給增長限制正是這背后的重要推動因素。長期存在的供給缺口是投資礦產的重要基礎之一。但這個價格支撐貌似帶來了短期風險。市場日益認識到,長期以來的供給增長限制將很快成為過去,強有力的供給面正在對高企且穩定的大宗商品價格構成威脅。
銅。價格一度穩定在3.3美元/磅左右,而后在6月中旬開始承壓。價格的反彈反映出市場再度聚焦有支撐性的基本面因素。不過,美國縮減QE規模的計劃會對銅價構成暫時性拖累。
鐵礦石。眼下現貨價持穩,中國的鋼材產量仍較高(2013年產量料將達到7.6億噸)、礦石供應鏈相對被耗盡。因此,即便在季節性補庫存結束的情況下,未來一兩個月內,這些較低點存在著價格支撐。不過,三季度價格存在回調風險。
冶金煤。必和必拓對2013年三季度交割的硬焦煤報價在每噸145美元(離岸價),而現貨離岸價僅為130美元/噸。主要生產商再次成功利用其供給面的主導地位來確保能獲得更高價格,并聲稱,高價是用來保證現在生產率。眼下,冶金煤整體的價格反彈取決于供給面對疲弱價格的回應:關閉澳大利亞(昆士蘭)及美國(邊際貿易)的高成本資產。
動力煤。過去一個月,由于市場出現了關于中國禁止低品位動力煤進口的利空傳言,紐卡斯爾、理查德灣及印尼煤炭價格均轉弱。再加上市場供給十分充足,海運動力煤價格面臨下行風險。從基本面看,動力煤貿易疲弱,需要通過減少煤炭供應重新調整平衡。預計印尼、澳大利亞以及美國的生產商均會減產,這些活動會從整體上推動邊際成本單位下降,并使得行業曲線下降和平坦化。盡管如此,2013年以來的出口數據顯示煤炭供給有所增加,給價格帶來下行壓力,現有煤礦的生產力也得到提高,美洲、亞洲生產率保持強勁。雖然貿易活躍,但這是建立在價格下降的基礎上的。若要獲得價格支撐,供給面就需要進行再平衡。預計2013年下半年會有更多停產的消息公布。
黃金。最新的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評論促使瑞銀下調了對黃金價格的預測,目前預計2013年金價為1440美元/盎司,而2014年金價則為1325美元/盎司,2015年跌至1200美元/盎司。瑞銀美國經濟學家指出,美聯儲關于減緩QE的立場發生了重要改變,且FOMC關于經濟前景的判斷也發生了轉變,認為經濟下行風險正在消失。這意味著黃金交易環境將日益艱難,因為美聯儲放慢資產購買速度(結束購買計劃可能指日可待)將帶來收益率上升、美元走強以及經濟持續好轉。這些都將嚴重阻礙金價上漲。
6月正處于2013年亞洲季節性補庫存的尾聲,這構成了鐵礦石、冶金煤及銅等主要大宗商品的價格推手。一年一度的三季度交易淡季日益臨近,可能會令已經受宏觀因素打壓的資源股進一步承壓。
因此,短期內,大多數大宗商品的價格前景都不會太好。然而從長期來看,這個供給過剩、價格下跌的市場可能很快出現主要品種的供應短缺。原因在于,為減少資本支出及提高股東回報,減產和項目延期是許多礦業公司目前流行采取的策略。其中,海運煤炭市場未來幾年出現供給不足的可能性最大。
作者丹尼爾·摩根(Daniel Morgan)系瑞銀全球大宗商品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