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關于放松貨幣政策的呼聲達到高潮之際,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于19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政策措施。
會議稱,在當前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的情況下,要“堅持穩中求進、穩中有為、穩中提質,在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穩定性、連續性的同時,逐步有序不停頓地推進改革,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經濟轉型升級”。
會議也提出了8條具體的政策措施。其中首條即是“引導信貸資金支持實體經濟”。國務院要求,“把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住、發揮好,合理保持貨幣總量,按照有保有壓、有扶有控的原則,加大對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等的信貸支持”。
“盤活存量”、“把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住”、“合理保持貨幣總量”……昨日接受早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指出,從國務院常務會議傳遞出來的信號看,恐怕期待貨幣政策放松的觀點可以徹底放一放了,政策短期內難以放松。
“本次會議的核心精神是金融支持實體,重點支持的領域是‘兼并化解過剩’、‘小微三農’、‘消費升級’和‘企業走出去’。”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昨日對早報記者說,“去年三季度開始,社會融資規模和信貸就出現了穩步回升,但經濟并沒有出現持續、穩健的回升,這種背離是不正常的,因此就有了直觀的推導,放了大量的信貸但未完全傳入實體經濟中,所以本次會議就是對此對癥下藥。”
金融支持整合過剩產能
國務院對于貨幣政策的表態無疑是昨日各方關注的焦點。
魯政委昨日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直言,“‘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住’這句表態頗為強硬,暗示不放松的堅定取向,貨幣政策的空間在‘發揮好’,用好增量并不是要‘多給’,而是每年廣義貨幣供應量(M2)都有新增,這部分要用好。”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也持類似觀點。他告訴早報記者,“一方面存量貨幣過多,金融泡沫泛濫;另一方面,實體經濟又需要資金。貨幣政策則夾在中間,貨幣政策過緊,會傷及無辜;如果放松,則將加大泡沫。在此情況下,通過出臺定向指導措施,加大金融對經濟的支持。”
從昨日會議內容看,會議提出,要加大對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等的信貸支持;要支持調整過剩產能,對整合過剩產能的企業定向開展并購貸款;要加大對“三農”和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的信貸傾斜,全年“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貸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會議還提出,要助推消費升級。創新金融服務,支持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購房、大宗耐用消費品、教育、旅游等信貸需求,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擴大消費金融公司試點。
而產能過剩行業成為“壓”、“控”重點,會議要求“嚴禁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建設項目提供新增授信”。
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昨日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可以理解為中央希望通過經濟增速回落的壓力,讓地方政府和企業加大力度壓縮產能,加快調整重組,雖然短期會影響經濟增速,但通過對過剩產能的清理,要讓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再回到2008年之前,重新開啟中國經濟結構升級的窗口,去壓縮那些阻礙結構調整的產能和矯正被扭曲的投資結構。”
“這次中央明確了兼并是解決產能過剩的一個認可的方向。”魯政委表示。
“大金融概念”
此次會議提出的一系列措施中,“擴大債券發行,逐步實現債券市場互通互融”是一個亮點。
“這句話對經過債市風暴的債券發行至關重要,在債市核查風暴開始后,國家發改委審批的企業債,以及交易商協會的發債速度都放慢了,這句話就給現在看起來停滯整頓的債市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債券發行還是要發展,同時要做好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魯政委對早報記者強調。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會議在政策制定上還加大了“內外聯動”。
“內,就是加大信貸支持,推進利率市場化;外,就是創新外匯儲備運用,拓展外匯儲備委托貸款平臺和商業銀行貸款渠道。”李慧勇分析說。
此外,會議確定的八項措施中,分別強調了“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推動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以及“發揮保險的保障作用”,張軍表示,這意味著中央在強調打造“大金融”的概念。
“大金融的概念,事實上涵蓋了資本市場、保險、社區銀行等。現在中國的金融體系相對單一,大量的中小企業需要資金支持但往往不得,因此中小金融機構等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更為重要,更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鼓勵,同時由于規模小并不需要過多政府投資,因此應該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其中;除了銀行,大金融的概念中另一個重要部分就是資本市場,解除政策對資本市場的限制,尤其是要在退市制度上進行改革,對企業實現優勝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