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匯豐中國4月制造業PMI終值降至50.4
* 出口訂單下滑凸顯外需風險
* 投入和產出價格大幅下行
* 預示經濟復蘇仍很脆弱
匯豐中國4月制造業PMI回落且略遜于初值,新出口訂單、就業等分項指數降至萎縮區域,通脹指標則大幅下滑,呈現與官方PMI相似的走勢,反映出中國經濟復蘇的脆弱性。
匯豐/Markit稍早聯合公布,中國4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降至50.4,雖已連續第六個月在榮枯線上方,但處于相對低位,此前公布的初值數據為50.5,上月終值為50.9。
“4月制造業增速放緩證實,在外需惡化以及去庫存壓力重燃之下,中國經濟復蘇較為脆弱。”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通縮壓力隱現也顯示整體需求狀況趨疲。
他認為,所有這些都可能對就業市場造成壓力,進而可能導致未來幾月政府在政策上有所回應。
Markit提供的新聞稿顯示,4月中國制造業產出和新訂單指數均下滑,就業指數去年11月來首降至50下方;而新出口訂單從前月的50.5降至48.4,今年以來首次出現萎縮。部分受訪企業表示,客戶需求減弱(尤其是美國市場),導致新出口訂單整體有所減少。
這與中國官方制造業PMI類似,周三公布的官方PMI意外遜于預期,降至50.6,新訂單、庫存等多項指數均下滑,出口訂單降至榮枯線下方。
兩項PMI指數也均顯示生產領域的價格大幅下行,官方PMI購進價格指數從3月的50.6大幅降至40.1;匯豐PMI的投入和產出價格指數則分別創下七、八個月低位且處于萎縮區間。匯豐稱原料價格大幅回落,帶動了成本下降。
數據公布后,中國股市滬綜指周四早盤擴大跌幅,對中國經濟敏感的澳元下滑。
中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7.7%的增長率遜預期,對于二季度經濟,多數分析人士預計會較前一季有所好轉,路透調查的預估中值為8%,但結合最近一系列先行指標,有分析師認為經濟增長的風險正在加大,二季度經濟面臨挑戰。
工信部近期就工業形勢表示,企業經營困難的狀況尚未明顯改觀,產能過剩結構矛盾比較突出;當前有效需求不足,企業投資意愿不強,保持穩定增長難度較大。這從上周末公布的1-3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速回落上可見一斑。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近一年來處于負值也折射出內需依然低迷。
而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一季度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開局平穩,經濟保持平穩增長。但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國內經濟增長動力仍需要增強。宏觀政策要穩住,微觀政策要放活,社會政策要托底。
PMI高于50表示制造業在擴張,低于50則表明制造業萎縮;它是一個建基于五個單項指標的綜合指數,各指標及其權重分別是:新訂單0.3、產出0.25、就業人數0.2、供貨商供貨時間0.15、采購庫存0.1,其中供貨時間指數作反向計算,使其可比性與其它指標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