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大勢趨冷,歐美消費者紛紛“捂緊口袋”,削減非必要開支,這讓主營休閑運動用品出口的浙江泰普森集團經營壓力驟增。為此,他們加緊調整外銷模式,通過海外收購和物流體系建設,建立遍布歐美多國的營銷設計網絡,今年泰普森產品出口額預計將增長約25%。
泰普森董事長楊寶慶說:“今天做外貿競爭的不僅是產品,更是品牌、分銷、物流的綜合優勢。國外進口商的需求仍然在,企業積極主動出擊,同樣能深耕國際市場。”
泰普森是我國廣大外貿企業的一個縮影。面對嚴峻的進出口形勢,我國外貿企業迎難而上,正千方百計地通過調整產品結構、優化市場布局、加快構建國際營銷網絡等方式,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和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并取得了國際市場份額穩中有升、出口市場進一步多元化以及外貿結構更加優化等積極成效。
海關總署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為31615.7億美元,同比增長6.3%。其中,出口與進口增速分別為7.8%和4.6%。
根據世貿組織最新發布預測,今年全球貿易將增長約2.5%。從主要貿易體來看,今年1至9月份,美國進出口增長4.4%、日本增長2.9%,而1至7月份德國、法國、意大利分別下降4.9%、5%和9.5%,俄羅斯、巴西、南非等新興市場國家外貿情況也不理想。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部部長隆國強表示,當前世界經濟復蘇艱難曲折,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貿易增速以及全球貿易增速相比,盡管當前我國外貿增速較往年有所回落,但表現仍然可圈可點。
商務部也基于我國外貿增速快于全球貿易及世界主要貿易體增速作出預判,今年我國在國際市場份額中的占比將繼續增加。這在國際市場有效需求萎縮的背景下來之不易。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我國對歐美日傳統市場依賴減輕,對新興市場國家貿易的穩定增長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對傳統市場的出口下滑。
統計顯示,1至10月,中美雙邊貿易總值同比增長9.1%,中歐、中日貿易則分別同比下降3%和2.1%。同期,我國與東盟雙邊貿易總值為3238.9億美元,增長9.4%,高于同期中國總體進出口增速3.1個百分點。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近20年中國與東盟的雙邊貿易年均增速達20%,中國已連續三年成為東盟最大貿易伙伴。今年前10個月,中方對東盟出口同比增長達19.4%。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我國外貿結構也正發生可喜的變化。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高附加值的機電產品出口增速始終高于外貿平均增速,1至10月份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增長8.5%,高于全國外貿0.7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增速持續回升,占全國外貿比重高于去年同期;自主品牌產品的出口比重明顯提高,各類出口企業中,擁有自主品牌的已達20%左右。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當前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環境仍然嚴峻復雜,國際市場需求依然低迷,國際競爭進一步加劇,貿易摩擦影響加深。如何充分利用市場環境趨緊形成的倒逼機制,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仍是我國外貿企業和有關部門面臨的重大挑戰。
隆國強認為,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外貿發展的外部環境可能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他建議,有關部門一方面要注重將前期出臺的一系列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政策措施落在實處,另一方面要密切關注形勢發展,做好相關的政策儲備。從企業方面講,要把握時機,主動將外部市場的壓力轉化為轉型升級的動力。